2009年6月,辞去中信泰富董事长仅两个月的荣智健在香港成立了“荣氏企业控股有限公司”,英文名为Yung‘s Enterprise Holdings Limited。“荣氏企业”是一家纯粹的私人公司,没有任何国有成分在其中。公司注册股本由地处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四家公司平摊拥有,这四家公司的幕后人很可能都是荣氏家族成员。
经历了平生最大的一次挫败,没有消沉下去的荣智健,能否凭借出色的商业才能和丰富的商战经历,再创一番辉煌,尚未可知。
从1987年进入中信香港开始,在父亲荣毅仁的影响下,荣智健的经商生涯异乎寻常地顺利,他所开创的“公私分明、公私混合、共同投资、共同发展”的体制,使他在做大中信泰富的同时,自己也暴富起来。
荣智健所开创的这套体制看似冠冕堂皇,其实大有文章。实际上,荣智健在中信泰富投资项目的过程中,往往会搭上自己的私人资金,中信泰富如果有机会将项目做大,荣智健个人的投资就会随之增值;而如果新项目难以发展,荣智健就可以将个人的股权转让给中信泰富。而且,荣智健个人投资的那部分资金往往也是中信泰富提供担保的抵押贷款。他为自己设计了一个无风险、低成本套利的商业模式。
惨败“澳元门”使荣智健被迫退出了中信泰富,至此,原来利用中信泰富和中信系资源能够顺理成章办成的事,现在都需要靠他自己的努力了,这将使他认清楚,在他成功的道路上,到底是后台背景的因素大,还是个人才干的因素大。
也许,正如流言所说,他的成功30%是自己的努力,而70%是他的红色背景使然。但是在他的概念中,这个比率反了过来。他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商业才能,因此对风险的把控意识非常淡薄,认为自己能够搞掂一切问题,所以才会导致如今的溃败。
在中信泰富的时候,是后台背景帮他化解危机。因为很少有商人胆敢拂逆中资背景企业的意愿,更不用说是给他找麻烦,连李嘉诚、郭鹤年这些香港超级大富豪都要给他三分薄面。
现在,他孤身奋战,没有了中央做后盾,没有了中信的支持,这将让他学会如何在脱离体制,没有了后台背景撑腰的情况下,完全依靠个人实力来生存。他如果能够将“荣氏企业”这个平台做起来,那就可以证明他真的很有商业才能,如果做不起来,他极有可能被时代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