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归属,孩子生命之初的渴望
让我们再回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那是我们太多人已经遗忘的角落,但那里却蕴涵着无限的秘密。
从母亲孕育胎儿的那一刻起,无论是胎儿的身体还是心理,都与母亲是一体的。在母体里,胎儿的生活环境是柔软的、舒适的、温暖的。十个月后,胎儿的身体随着那条黑暗、潮湿和紧压的通道,艰难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他的身体与母体分离了。
婴儿出生了,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当婴儿再次将手、将脚伸出去的时候,没能再碰触到那柔软又有弹性的气泡壁,而是没有任何回应的“空的感觉”。
这是怎么了?
婴儿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他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他迫切地需要安全!需要依靠!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了。再不能像以前那样直接从母体的羊水里获取营养了。没有照顾、没有安全,将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为了减少太多的恐惧,婴儿在身体与母亲分开的同时,把心依旧留在了母亲那里。也就是说,婴儿在心理上和母亲仍然是一体的。他需要母亲能够随时随地、全身心地感受他的感受,感受他的需求,并及时地满足他。因为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逐步地、平稳地适应这个生硬的成人世界。当然,他更需要从母亲那里获取充分的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以奠定自己一生安全感的基础。这也是一个生命必须首先奠定的基石。
父母,尤其是母亲,将是孩子生命中第一个最可以依靠的人。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他都需要不断从母亲那里获得安全的体验和满足。
由于幼儿在心理上与母亲一体化的特征所决定,生命在两岁以前是无法与母亲分离的。例如,他会用全部感觉去闻母亲身上的味道,慢慢地认识母亲大概的模样,去辨别母亲的声音,去感受母亲的心跳。由于他们的心相通,所以,当幼儿不舒服的时候,他希望妈妈抱自己;当幼儿发现什么而笑时,他希望妈妈也能与自己一起笑;当发现妈妈不在身边时,他会不安地哭……幼儿非常清楚,只有母亲才牵挂他,只有母亲在身边他才有安全感。幼儿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哭、闹,还是索取,都是他的心理需求的表现,“你那里有我所需要的一切,我要你给我”。
孩子天然地需要母亲给他这一切。通过需要获得这种无条件的爱,来增加自己与母亲心理上慢慢分离的能量,来获得面对这个世界的第一安全感。当他从母亲那里获得充分的安全感时,他会认为世界是安全的,自己是安全的,这样幼儿在自己的内心建立起第一安全感。这份安全感一旦稳固建立在自己的内心,成长中的孩子将不再渴求从别人那里获取。
孩子,你是圣洁的、高贵的
对出生的探问,是孩子最初探究生命的来源,进一步探究自己的归属。一般在四五岁时候,孩子明显出现“出生的敏感期”。①孩子在这个阶段,开始询问自己从哪里来,并且一遍又一遍地问父母。
当年我们这么大的时候,也曾像他们一样,对自己的出生有一种懵懂的好奇。我们很想追寻那种生命之初的归属感,我们需要认真地了解我们来自哪里。这本是生命的一种自然倾向。
但是当我们探问此事的时候,因为文化的原因,我们的父母很难坦然地告诉我们:你是我们爱的结晶,你的生命是高贵的、圣洁的。父母往往给我们编造一个可以让他们逃避难以启齿的答案。他们哪里知道,这会让我们在稍大的时候,对自己的来临,有一种深深的耻辱感。
李少红导演的一部片子——《恋爱中的宝贝》,女主角疯狂地爱上了男主角,不顾一切。相信这部影片吸引了不少热恋中的男女,他们深深沉浸在那种疯狂的爱情中。
而如果我说,女主角并不是热恋那个男人,只不过是追寻在母亲那里缺失的爱时,你也许不会认同。但我认为,事实就是这样!
影片一开始,自称宝贝的女孩,在读自己写下的一篇文章——《关于我的出生》,其中清晰地描写了自己出生的那一夜,被丢弃在垃圾站里的一幕:在风雨交加的街头,一个无助的婴儿大声啼哭着。突然,镜头中迎面扑过来一只硕大无比的猫,似乎要一口把这个婴儿叼走。
想象一下,那一刻,这个婴儿多么无助!从此恐惧就深深地刻印在女主角的内心深处。她那疯狂的爱情,正是因为她生活在被抛弃中已经太久了。她想寻求在母亲那里缺失的归属感,她在渴望能够再次真实地感受母子一体的感觉。
而那街头啼哭的场景,恰恰就是母亲给她描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关于性的相关话题,都是与羞耻相连的。所以,做父母的成人更愿意对孩子说,“你是捡来的孩子!”“你是嘴里吐出来的!”“你是腋下掉出来的!”“你是墙缝里跳出来的!”成人不断地用这种谎言来搪塞一个儿童对出生、对归属的内?需求。但成人并不知道,这种说法让孩子内心充满了恐惧、伤害和很低的自我评价,孩子会获得一个信息:我们的出生不过如此,我不值得拥有一个美好的生命!
我们就这样带着看不见的内在伤痕,慢慢地长大,不知道来自哪里,也不知道去往何处。关于生命,关于性,我们一无所知。这种迷茫,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我们以为事业成功就可以解决这一切。但实际上,原有的那份不安全感,始终留存于我们内心和潜意识深处,无论我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或获得了怎样的成就。
现在,我们的孩子依旧在重复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直接影响着孩子对生命的认识。那么,应该怎样做呢?
当有孩子问起“我是从哪里来的”时,我们的老师会这样做:
取出《儿童知识百科全书》(每个教室里都配有这本书),翻到关于出生这个章节,将生命形成的全部过程科学地讲给孩子听。有的孩子会要求老师反复讲;有的孩子会仔细看书上的图片——胎儿从一个月一直到出生的每一幅图片;有的孩子听着听着会流泪。这样的经历,使孩子对生命的诞生有了自己的理解,从此他对生命充满敬畏,懂得怎样爱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