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还在火车上我曾揣度此行的目的地 济南。我有一个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没有一个城市,会比济南更具中国情味。这个也许是个人的主观认知,但在接下来的一天,供职于《齐鲁晚报》的郝爱萍,也给我差不多的感言 “在中国的北方,山东,真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我们说到北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山东,不会是山西、河南。”
是的。相信作为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有过巨大贡献及深远影响的地理区片,山东,在寻常人的心目中,绝对会有较正面的印象。生于鲁都曲阜的孔子,在这里创始了儒家思想,成为后来中国社会框架与价值观的基石。孟子、庄子、孙子、墨子、鲁班、扁鹊等等,都是这片土地上对中华文明有着诸多贡献的杰出代表。由此,想见山东的底色,济南的底色,似乎就该是中国的本色。这样的思维定式,应属顺理成章。
我是第二次到济南。差不多在整整一年前,偕友途经济南两天。暑热中,朋友去英雄山文化市场参访,我则会晤此间一个出版社的朋友,吃饭,喝酒(啤酒)。夜晚,顺便张望了一下解放阁旁的黑虎泉。简单行程下的济南,自然没能叫自己领略多少大城气象。这是彼时惊鸿一瞥的结果。而今次一段历时两月,带了“中国33岁”这样一个预设命题展开的观察旅行,还要从这里开始。
当日走出济南火车站位于半地下的出站口,踏着并没有启动的老旧自动扶梯上到地面时,济南,正走入新一天的开始。
所谓好奇心所致的第一眼观感,落下多少山东特征?我想,它们分别应该是:煎饼摊儿,一摞摞沿街摆开;往来不息体格壮实的青年,宽膛脸,及未现剽悍却略带羞涩的表情 中国人的语境里,一般管山东人叫“大汉”。
无数的大汉,充斥在一座仿佛老汉般气定神闲的城市里。
看起来这座城市已过壮年 在中国,一般说来,城市里连接对外交通孔道,比如机场、火车站这些重要地标的道路,往往被赋予迎宾的脸面。地方当局,总要花些力气与心思,展开整修或维护的行动,以叫外人留下良好印象。只是在济南,从火车站一路过来,打量的结果似乎叫人讶然:那种十分不讲究的随意与粗陋,叫人很难将其与省会,乃至号称“经济大省”的山东,画上等号。
这全然是意外!我去过山东其他城市,举凡红瓦绿树的青岛,或海天一色的威海、烟台,那是一溜的清亮。
考量到预订下的酒店距火车站不算太远,也因为出站后就买了地图,辨明了方向,而我,又特别想为个人的肺腑,换换新鲜空气,所以在搭了一小段路的公车之后,临时下车举步。下车地在济南市政府。那里有一条两侧栽满高大悬铃木,且有一批明显欧式风格老建筑的安静街道 经二路。
后来了解,这片起自火车站,在地图上呈网格状分布的区片,固然陈旧,却有不一般的基底。它是济南曾经的商埠,也是曾经的城市之心。
经纬路区片 东西向路,以经字头加数字命名,从经一路到经十路;南北向路以纬字头加数字命名,从纬一路到纬十二路 这片恍若坐标系的街区,原是当日经过规划整理后修建的:举凡商铺在哪,工业在哪,居住在哪,游乐在哪,都有很细密的划分。这个据说是在济南于晚清自开商埠时期形成的。而那座如今看去一无是处的火车站,其前身背景,当年也是声名远播。
地方上人说到济南,一般多提及昔日荣景
孙鹏(企业家):我们的作为美好回忆的济南,当年是非常有特色的。依托大明湖的老城,就是那种小桥流水、北方江南的感觉。再一个,它是历朝历代山东的政治中心,有王府、商贾的豪宅。它是非常有味道的城市。然后出城以后,以护城河为界,包括你现在居住的异国情调的商埠。这个是我们济南过去商铺集中的地方,两边建筑大部分是偏欧式的。作家老舍,曾写过一篇《济南的冬天》,可以说刻画得很真切。
郝爱萍(媒体广告主管):我外地人,1995年从内蒙古过来。当时是考研究生过来的。来了以后就不愿意回去了 我以前对济南不大了解,我是冲山东这个地方来的。也就是看了一篇文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它“忽悠”了很多人嘛。说美呀,怎么怎么好。城市能怎么好?我来吧,实际上来了后感觉这里是真不错。我记得我一下车,路两边是法国梧桐。我记得我是秋天来的,这么大的树叶落在马路上。树又高,脚踩在树叶上面,沙沙地响,而且那树遮天蔽日,感觉特别有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