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老张的祖上也是从外地迁来的,是为避兵灾逃到的这里,在村子里也有好几代了。这村子虽然叫司戊坟村,但是连本村里的死人都不埋在这里,基本上都是埋在后山以南。至于说为什么会是这样,他也不知道,只是听本村的老人们讲,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
竟然还有这么奇怪的规矩,大家随之也都来了兴致。秦爷不动声色,煞有介事地问:“你再仔细回忆一下,这个村子最早能够追溯到什么时候?”
老张摇了摇头,回答道:“这位先生,这我就真的不知道了。我是大老粗,知道的年代就两个,一个是民国,一个是新中国。你看这样行不行,各位先吃饭,吃完饭我带你们去村里高爷爷那里问问吧。老爷子今年九十多了,听说他的祖上一直就住在这个村子里。我估计,他知道得肯定很多。”
秦爷闻听,连忙点头:“那也好,我们先吃饭,吃完饭我们再去高老爷子那里打听一下。噢,对了。还有,老张,你给我们收拾出几间屋子。你们村儿的情况,对我们整理当地的文史资料很有帮助。这几天,食宿方面烦劳你照顾一下,我们不会亏待你的。”
老张听后,急忙谢过秦爷,高高兴兴地收拾屋子去了。
这会儿,屋里就剩下了老孙头和秦爷他们。虽然几个人都明白秦爷好像是发现了什么,但又不太清楚他到底有什么线索。所有人全都眼巴巴地望着秦爷,等他给出答案。
司戊坟村(二)
秦爷当然明白大家的意思。老张一走,他马上把众人召集起来,压低了声音说:“现在,我们的身份是省里的‘地方志’编纂小组,对这里的村民一定要统一口径。我们可能要在这个村子里干件大事。”秦爷说得相当严肃,大家马上都紧张起来。
“秦爷,你到底发现了什么,不妨给我们大家交个底,我们也好见机行事”。
听到老孙头的疑问,秦爷点点头:“其实,我正要跟大家交代这件事情。不错,我确实有些发现——我现在怀疑真正的兰陵王墓就在这个村里。” 众人听秦爷这么说,既兴奋又有些迷惑,似乎都有些不敢相信,急忙催问:“真的吗?你如何发现的!能有这么巧的事吗,我们的运气也太好了吧?!”
“起先我是从这个村子的名字上发现了端倪。”秦爷看上去是胸有成竹,“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村子的名字,很怪——司戊坟!可其中的‘司戊’却又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但它具有很强的暗示性。大家把‘司戊’这两个字连起来念一下,看看发的是什么音?”
老孙头连忙跟着嘟囔了两句,随后说道:“好像是发‘肃’的音。我没有什么文化,不知道这个发音对不对?”
秦爷点点头,“没错,就是这个音。加上后面的‘坟’字,很明显,这个村子其实叫做‘肃坟’!另外,刚才听老张讲,此地有一个九十多岁的老爷子姓高,祖辈上就在这个村子里居住。也就是说,很可能村子当初的居住者,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是姓高的。古代奴随主姓,家奴家将世代为主子守墓是很常见的事情。”说到这里,秦爷神秘地看了大家一眼,说道:“诸位,你们把我上面提到的这些线索连起来想一下,看看能推出什么结论?”
老孙头思考了一下,率先回答:“奴随主姓‘高’,两字连读之后为‘肃’字,也就是高肃……是高肃的坟。可这高肃是……?”
秦爷频频点头,“说得没错,就是高肃。可是,你们知不知道这高肃是什么人吗?”
此言一出,对面四个人动作整齐,连摇头的频率都一样。秦爷一看,很无奈,知道眼前的这一帮人都是大老粗,没必要打哑谜。随即说道:“北齐兰陵王,姓高名肃,字长恭!”
秦爷话音刚落,大家马上七嘴八舌的议论了起来,“原来兰陵王被秘密的葬在了这里!”还有“我们的运气真是太好了!”之类的话。但是,老孙头毕竟见多识广,马上意识到一个重要问题,“秦爷,你的推论虽然严谨,而且看上去似乎没什么偏差。可是,从一进入这个村子我就一直在留意,依照我几十年的经验来看,这里不像有什么大型墓葬的样子啊。”
秦爷马上表示赞同:“没错,我也一直在观察,同样也没有发现蛛丝马迹。这一点,我们可以缓缓,下面几天可以好好调查一下。不过,我倒有一事还要请教孙老爷子。请不吝赐教。依您看,此地的风水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