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 并趾与歧指
《庄子·骈拇》一篇,堪称个性至上者的宣言。文章结构严密,环环紧扣,层层紧逼,直捣儒家的老招牌--仁义礼乐。篇中张扬战斗激情,雄辩之至。惟其太雄辩了,不像前七篇之深蕴厚藉,遂启疑窦,所以王船山《庄子解》认为不是庄周写的。是耶非耶,全凭推断。公说婆说,俱乏证明。与其臆创新说,不如维持原案。古今作家风格多变者代有之,哪能仅凭文风断定作者。篇中强调世间万物天生不齐,各具本性,这正符合庄周崇尚自然之旨。何况批判儒家,痛斥仁义礼乐之失,亦庄周之擅长,不像假冒。
文章一开头就很妙,先拣“骈拇”“枝指”说起,使你猜不出他扣的底牌。脚趾有畸形的,大趾二趾合并成一个趾,是为“骈拇”,亦即并趾。手指有畸形的,大指顶端分歧成两个指,是为“枝指”,亦即歧指。并趾人,歧指人,世俗多以异类视之,口虽不言而心疑焉。庄周替他们辩护说,畸形对畸形者自身而言,同样是其本性实现,用现代话说吧,就是基因表现,乃自然也,非过失也,理应受到社会尊重。推而言之,任何个性,若与概念化的共性作比较,莫不具有可见的和不可见的畸形。其“骈”不必非在脚趾不可,别的器官也可以“骈”。其“枝”不必非在手指不可,别的器官也可以“枝”。对于概念化的共性而言,任何个性皆有“例外”表现,也就是某方面的畸形。庄周巧用相对主义翻出底牌,原来他是在为个性争取存在的权利。朝廷要治安,所以倡导共性,纳百姓人仁义礼乐的仪范。民间要发展,所以追求个性,望国王行舒缓宽大的政策。庄周站在民间,强调万物长短不齐,“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分明是在提醒朝廷,不要妄动外科手术,害得野鸭忧歌,仙鹤悲舞。
刚刚宣言个性至上,笔锋一转,挑起诙谐,说有人
“骈”在心“枝”在肝所以成仁取义,有人“骈”在目“枝”在耳所以制礼作乐,皆属不可见的畸形,以此嘲笑儒家的那一套仁义礼乐亦“骈拇”“枝指”而已。儒家不承认自身的畸形,他们说仁义出乎天性,礼乐合乎常情。庄周反问:既然出乎天性,为何仁人义士那么少,而不仁不义之徒那么多既然合乎常情,为何难以推广,要你们去拼命宣传
文章结尾转回严肃,声明抵制仁义并非不讲道德,反对礼乐并非不要规矩,他庄周只不过不愿意迁自己的个性,就别人的个性罢了;不愿意弃自己的生活,过别人的生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