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很多人对此表示“鄙视”,认为“伟大的爱情”不应该充满铜臭味。可是,1992年10月13日,贝克尔被授予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理由是他把经济理论扩展到对广泛的人类行为的研究中。
此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以经济学的原理来分析和指引爱情婚姻,是以较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化幸福的捷径。
当然,贝克尔并未穷尽爱情与婚姻的经济学研究,而且,他那充满数学公式的论著,普通大众是难以看懂的。此外,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爱情与婚姻具有不同的个体差异。譬如中国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当代的“剩女”问题、“富二代”问题等等。
本书收录的几十篇文章,涵盖的就是爱情与婚姻中的主要焦点、热点与难点问题,包括爱情的性质、恋爱的技巧、婚介和媒人的作用、结婚时间选择、家庭暴力、出轨、怨妇、离婚的决策等等,其目的是以经济学为“解剖刀”,揭示爱情与婚姻背后的深刻机理,引导婚恋走向理性和幸福。
当然,用经济学这把冷冰冰的解剖刀来解析爱情与婚姻,似乎有些“残忍”。在大众的心目中,爱情是伟大的,它能够超越贫富、国界和时空。中国古人说:“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真正的爱情像美丽的花朵,它开放的地面越是贫瘠,看来越格外的耀眼。”德国思想家歌德则说:“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神至圣。”
可是,本书认为,爱情是一种具有互补效用的非耐用消费品。所谓互补效用,即是说爱情是“你情我愿”才能实现。至于非耐用消费品,意指爱情的供应曲线是垂直的,具有脆弱性、暂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