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低碳爱情观:用最少成本实现幸福最大化(3)

爱情婚姻经济学 作者:刘正山


由“低碳观”,可见当前的爱情观乃至人生观的欠缺。

我想,有无数的人想过这个问题: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这里从个体和群体两个角度看。

第一,个体,就是个人。通常的答案是:名和利。“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的一个朋友,将所有的钱投入房地产,买了五套住房,当作投资。我不知道这是否会降低他们当前的生活水准。

再说说“名”。五千年的历史,留名的有几个呢?即便是贵为皇帝,一时间风光无限,可是到今天依然被记住的,又有几个?

我曾经写文章说,过去的是沉没成本,不必沉迷;未来尚未发生,不可预料,唯一可以把握的就是现在,那么,何不潇洒走一回?

第二,群体,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层面。发展、进步程度,往往以GDP衡量,但它过于“功利”,比如,出现交通事故,两车相撞,死伤的耗费却算入GDP。想想看,这能算是贡献吗?当然不是,应该是损失。

不丹、法国等国家已经开始反思,用幸福指数衡量发展。中国也开始跟进研究(2009年底,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组织幸福指数课题研究,我也有幸参与)。这是对现有经济发展方式的反思,是政府对人民生活在国家发展中的定位的重新思考。

那么,主张低碳观,是很有意义的。我认为的低碳观,是低外部性和低成本。下面也从这个方面简要讨论一下爱情与人生问题。

第一,低外部性的爱情与人生。我认为,甜蜜的爱情、幸福的婚姻,负外部性最小。

人生的目的不能简单地归于追求名利。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爱情、婚姻、事业、休闲。如果一个社会中,多数人实现了爱情满足、婚姻和谐、事业发达、生活闲适,那么,这样的社会,幸福指数或福祉指数一定是很高的,那么,负外部性肯定很小,正外部性较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