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公司内部政治博弈”这个词,想必不少人都带有负面的印象。而基本上,只要有超过三个人聚在一起,就会形成集团,也就免不了会出现政治这种无形的推手。不知各位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在孩提时代,两个人玩时还彼此相安无事,一旦变成三人,就会变得极富攻击性。
孩子之间尚且存在着“政治”,成人社会政治横行也就可以理解了。
公司内部的政治博弈是工作所必需的技能
那些觉得“幕后调停是卑怯之举”、“公司内部意见协调是浪费时间”,对公司内部的政治博弈本身横加指责的人,可以离开了。政治与人类的行为之间,存在无法割舍的关系,加深对这种关系的理解,可以使我们掌握更有效恪尽职守的技能。
虽然对“政治”这个词作出准确的定义相当困难,但我仍然试图将其归结成以下两点:
(1)它与权力密切相关;
(2)当利害关系发生对立时,其目的在于催生出对自己有利的结果。
我认为,理清这两点,就可以看清大多数政治性事物的本质。
从这种观点出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所谓公司内部的政治博弈,就是利害关系因“有限的晋升机会及预算”而产生对立,多种势力纠缠在一起进行“权力争夺、政治斗争”。
公司内外备受关注的重要新项目究竟会花落谁家?哪个部门的哪一位来具体负责实施?这些都常常会成为政治斗争的导火索。
顺便说一句,如果缺乏政治力,那么就会连这种新项目已成为经营论题的消息本身都难以得知。而对连这种消息本身都难以得知的人来说,美差是不会落到他头上的。
如果以这种观点来看待公司内部政治博弈的话,那么“预算管理”是排名第一的游戏;“对部下的人事评价”是排名第二的游戏;顺延而下,公司内部的“政治博弈”则是排名第三的游戏。
如果能获得大量的项目经费或新投资预算,则整个部门的业绩都将得到提升,因此,可以给大多数部下以较高的人事评价。如能得到众人瞩目的新项目,就能给部下提供高额奖金和较多的晋升机会。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不应忽略:那些得到美差的部门,都是A级人才云集。作为经理来说,将公司内部的政治博弈放在优先位置来考虑,也是替部下着想。
我们可以将公司内部的政治博弈理解成争取更多预算和人事资源的游戏。那么,从这个观点出发,具体来说,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这个问题的核心集中于能够在许多问题上说得上话的关键人物身上。
关键人物并不单纯指优秀人才。关键人物的真正含义在于,这类人“对于不需要启用正式表决权的多数议题,都擅长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显然,公司董事或各部门的A级人才成为关键人物的可能性较高,但关键人物并不一定要在公司内担任重要职务。
尤其是大企业,许多在公司内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实际上只是用来签字画押的,在问题的讨论上并不具有多大的发言权。
因此,想要了解关键人物,就必须找出那些游离于正式任命之外的非正式领导者,并理解“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此类关键人物,有的在公司内外拥有诸如权贵或亲戚等特殊的人脉关系;有的具有律师、注册会计师资格,在各自领域有很高的权威性等,不一而足。总之,他们都拥有一些他人所不具备的独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