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只有数面之缘的熟人之间的关系,看做是“松散的关系”;而将与此形成对照,与家人、亲友及关系亲密的同事之间的关系,看做是“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常以为“密切的关系”远比“松散的关系”重要,其实不然。“松散的关系”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首先以这种理论为基础提出假说的,是美国的社会学学者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 )教授(现执教于斯坦福大学)。20世纪70年代初,在攻读博士期间,他曾就人得到新工作后如何利用人际关系网进行了研究,并有了令人感兴趣的发现。
从研究结果来看,有超过半数的人在得到新工作后,不知道利用个人关系,即所谓的“门路”。这些门路当中,超过80%的是“松散的关系”。就职时,因“密切的关系”而成功的案例,连20%都不到。此项研究表明,“松散的关系”所带来的信息有益性不可忽视。
密切的关系也会有负面影响
密切的关系常在社会地位、价值观都相似的人之间形成。人本来就会对价值观与自己酷似的人抱有好感。有共同语言的人结为至交,关系网会在彼此相似的人之间不断扩大。
而这种“集团化”也存在负面特征――会排斥价值观不相似的人。以密切的关系结成的集团与其他集团老死不相往来的可能性相当高。
形成密切关系的集团,简单来说,就是“关系和睦的集团”。在集团内,存在这样的心理倾向:比起就意见的正确与否进行争论,人们更重视维持彼此之间的关系。由于本来就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因此提出反对意见的概率较小。大家都知道的是,哪里有思想的碰撞,哪里就会有智慧的火花。显然,该集团在创新的拓展上会束手束脚。
将这种现象放到工作中,也很难让人高兴得起来。一旦目光短浅,无法容忍不同的价值观,也就不可能作出合理的判断。
公司外部圈子对经理的必要性、不同行业交流会或文化交流会的重要性,都可以通过与之相似的理由加以说明。
另一方面却是,只有具有相似价值观的人聚在一起,文化才会成熟。建立起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是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结论,我想强调这样一点:“不能一味顾及密切的关系,而应珍视松散的关系。”
和心意相通的友人喝上一杯,是件惬意的事。不过,偶尔与同在一家公司,平时很少说话的人交流一下,或参加公司外部的学习会,与奋战在不同领域的人建立起“松散的关系”,对于拓展新视野,也是大有裨益的事。
以是否对自己有价值为准绳来挑选交往的人,这种态度本身就显露了性格上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