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可口可乐的投资奇迹,让巴菲特在中国声名鹊起。许多中国的投资者希望通过学习巴菲特在中国股市有所斩获。但令人遗憾的是,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风格如果应用到中国股市中,就会有比较大的局限性。投资者如果盲目模仿,有时甚至还会损失惨重。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认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与中国股市现实之间的四个重大差异:
首先,市场环境不同。巴菲特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是因为其所在的美国是20世纪世界最发达的经济体,在这样的经济体中,产生了一大批世界级的知名企业,如IBM、微软、可口可乐、沃尔玛等,而这些企业的诞生,往往催生出一个新的产业,从而带动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重大发展和飞跃。
相比之下,一个刚刚改革开放30年,只有20年资本市场历史的中国,虽然已经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绩,但其经济总量和发达程度,以及市场的规范化进程都还在积累和摸索之中。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无论是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还是企业的目标规划,往往呈现出短期、多变的特征。而这样的市场环境,表现在股价上就是频繁的“暴涨暴跌”,很难进行长期投资。
关于这一点,中国股市最早的两只百元股票亿安科技(000008,现名称ST宝利来)和清华紫光(000938,现名称紫光股份)的兴衰历程可以给我们很好的说明。作为当时的“庄股”和“科技股”的代表,二者得到了市场的强力追捧。早在2000年2月,上述两只股票就分别创下了126.31元(未复权)和106.57元(未复权)的天价,成为沪深两市最早的“百元俱乐部”成员。不过,如今10年的时间过去了,回首再看这两只股票已是面目全非。
亿安科技已经沦为一只ST的股票,公司业绩长期徘徊在亏损的边缘,截至2009年底,其12.28元的收盘价已较之最高价缩水了88.33%,曾经的神话基本已经烟消云散。至于清华紫光,也没有得到时间的眷顾。曾经的高校概念股,因为盲目的多元化扩张,业绩十分不稳定,也在2001年就早早走下神坛。截至2009年底的15.02元,其股价较最高点下跌了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