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释上述标准,我们以核心资产中的一只金融股浦发银行(600000)为例进行说明:2008年10月30日该股公布其2008年三季报,其中当季实现每股收益0.61元,这一业绩水平比2007年同期的0.21元,大幅增长了190.47%(见图6.2)。与此同时,我们将公司2006—2007年的年报业绩进行对比,结果显示:2007年0.97元的每股收益也比2006年的0.59元增加了64.41%。
数据来源:浦发银行2007和2008年的财务报表
图6.2浦发银行2007—2008年度各季度每股收益情况
另外,考虑到公司2008年4个季度的业绩分布比较平均,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季节性扭曲现象。虽然四季度业绩环比有所下滑,但仍与上一年度持平,这对银行业上市公司来说,应属正常范围之内。综合浦发银行2008年前三个季度和2006—2007年度的总体表现,我们不难发现,该股季度每股收益与年度每股收益出现了同步增长,而2008年三季度业绩的大幅增长,更应该引起投资者对该股的注意。
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从2008年12月开始,由于大盘开始走强,金融板块个股也开始表现,浦发银行从2008年12月初的8.34元开始上涨,截至2009年12月底的21.69元,累计高达涨幅160.07%,期间最高涨幅甚至达到305.28%(见图6.3)。这一涨幅在沪深两市的银行股里,位居第二,仅次于兴业银行(601166)。
图6.3浦发银行月K线走势
标准三流通股本不要太大,最好控制在“总股本不超过30亿、流通股本不超过15亿”的规模
我在第二章曾经说过,股票的供求决定股指的涨跌。其实这一点,放在个股身上同样有效。当一家上市公司发行过多的流通股上市时,从某种意义讲,就是向市场中提供了过量的商品,股票自然就不值钱。而对那些总股本很大,流通股暂时不是很多的股票,投资者也要小心,因为其未来仍可以向市场提供过量的股票。这也是我对总股本和流通股本都提出限制条件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