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基金公司一个典型的证券研究部门,会按照产业的划分来确定研究员的分配。如其大都会配备银行业研究员、煤炭业研究员、医药业研究员、消费电子类研究员、汽车业研究员等等,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但这种分工安排的效率并不一定很高,试想如果一个分析员分到的行业都不是市场所认可的行业,也没有市场所喜好的股票,那么他会做什么呢?他会不会向基金经理推荐他跟踪股票中表现最好的股票呢?尽管这只股票已经成为市场的弃儿。答案是肯定的。其结果就是,基金购买的股票往往走势并不是最好的。
实际上,这种起源于华尔街的证券研究分工体系,其背后的理论基础就是:如果专注于研究某一个行业,该研究员就可以成为该行业的专家。现如今,很多基金的研究部门,已经将这一理念全盘接受。有些基金公司甚至还会从某家化工企业聘任一名化学家来做化工行业的研究员,或者从汽车企业挖来一名工程师做汽车行业研究员。而这些人可能知道本行业的各种细节,但在许多情形下,却对资本市场的运作没有任何了解,也不知道引起股票价格上涨或者下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回忆一下:2009年初,几乎所有的基金研究机构都大幅调低煤炭行业的投资评级,理由是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这种强周期品种将受到市场打压。而结果却是,煤炭行业股票领涨整个2009年。相同的例子,在华尔街也时有发生。2000年9月,当高科技股票市场已经缩水80%—90%的时候,几乎每一个在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出镜的分析师都还在向投资者推荐买入高科技股票。如果投资者真的迷信这些研究员或者分析师的建议,无疑会损失很多的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