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两大阵营

铁规则 作者:尹锋


如今的中国钢铁行业,俨然分成两大阵营:国有钢铁企业和民营钢铁企业。这从相关行政机构的设置就可见一斑。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其前身是国务院下属的冶金部,现在是指导整个钢铁行业发展的最权威的半官方组织。尽管中钢协订立的入会标准并未限定企业所有制,并明确表示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股份等多种经济成分企业一视同仁,但中钢协的现有会员几乎是清一色的“红色出身”。

民营钢企投奔的是另一个组织: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虽然并没有明确的分界,但只要打开两个协会的网站就可以看出明显的区别。中钢协的主页上赫然列着武钢、宝钢、鞍钢、攀钢、包钢、华菱、太钢、马钢等企业的链接图标,全都是国有大型钢铁企业;而冶金业商会的会员风采里展示的则是沙钢、复星、德龙、邯郸纵横钢铁、奥盛、江苏永钢等企业的链接图标,一水儿的民营企业,差别立现。

追溯民营企业进军钢铁企业的历史,应该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开始,最早的一批民营钢企以江苏沙钢和山西海鑫钢铁为代表,发展非常迅速。当时,中国钢铁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从放权让利到承包经营责任制,通过企业改革释放强大的内在发展动力。

民营钢铁企业第一次大发展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当时中国经济正处于强劲的上升周期,基础工业和建筑业极大地拉动了钢材消费,民营钢铁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仅唐山一个地方,大大小小的民营钢铁企业就多达700多家。

到20世纪末,在经济大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无论是国有钢企还是民营钢企都出现了很大的发展危机。民营企业纷纷关门大吉,迅速消弭,国有企业则拖着沉重的负担,大型钢厂如鞍钢一度都发不出工资。

到2002年以后,中国经济又开始进入新一轮的上升周期,并加快了重工业发展步伐,钢铁行业又迎来了一个春天。民营资本也在此时看准了投资重工业的机遇,开始大举进军钢铁行业。2003年,全国再次出现了一批大大小小的民营钢铁企业,无论是在资源丰富的河北、辽宁、山东等地区,还是在市场活跃的东部沿海地区,甚至在内地具备一定条件的地区,也出现了民营钢厂的身影。

2004年,全国钢铁行业总共实现了利润1100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就贡献了超过400亿元的利润,足见民营企业在行业中的力量之强大。当年民营钢铁企业的利润高出国有企业,炼铁成本比国企低60~90元/吨,炼钢成本低60~150元/吨,钢铁成品则要低到100~300元/吨。

但是,蜂拥而上的新增产能却造成行业产能极度分散。2004年全国共有870多家钢铁企业,其中重点大型企业仅有74家,其余的都是小型企业;年产量超过500万吨的企业只有15家,产钢量仅占到全国的45%。当年正值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国内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共计7167亿元,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峰,发展明显过热的钢铁行业首当其冲受到调控,鼎鼎有名的江苏“铁本事件”成为开端。

2004年2月,国务院对钢铁行业进行了清理整顿,全国共清理违规钢铁项目345个,淘汰在建落后炼钢能力1286万吨、落后炼铁能力1310万吨。2005年4月,国家取消了钢坯、钢锭、生铁的出口退税;同年5月,国家下调钢材出口退税率2个百分点,停止对铁矿石、钢坯、钢锭、生铁、废钢等产品的加工贸易;7月,发改委出台《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从项目审批、土地审批、工商登记、环保等多个环节对钢铁投资进行控制。2006年,国家发改委再度发出《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要求“十一五”期间淘汰1亿吨落后炼铁生产能力和550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

民营钢铁企业的高速发展自此受到了遏制。与此同时,国有钢铁企业却开始了大干、快干,规模迅速扩张。当年,宝钢与世界上最大的钢厂阿赛洛?米塔尔、日本新日铁三方合资,开建了1800毫米冷轧板线项目。2005年宝钢首次迈入国际铁矿石谈判场,开始大举采购进口铁矿石。当时的宝钢由“铁娘子”谢企华率领,提出了到2010年将产能扩张到3000万吨的宏伟目标。

鞍钢集团2004年与欧洲第二大钢铁企业德国蒂森克虏伯共同投资亿美元,建了年产40万吨的热镀锌板项目;辽宁的兄弟企业本溪钢铁集团开始与韩国浦项制铁合作,启动冷轧板项目。中部的武钢也有数个大型项目获批,总投资超过200亿元。

2005年,全国一共冒出了8家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钢铁企业,其中只有沙钢一家是民营企业。从钢材产量上看,宏观调控似乎并未造成很大的影响。2004年,全国累计钢材产量为亿吨,同比增长;2005年,全国累计生产钢材亿吨,同比增长。连续两年都维持平稳增速。

2006年、2007年,中国钢铁行业继续高速发展,钢材年产量逐年创出新高。2001~2007年,全行业连续7年高增长,平均增速20%,这种高增长直到2008年9月才戛然而止。从2007年起,国有钢铁企业开始逐步由内地转向沿海发展,宝钢、武钢、鞍钢都在沿海选定了目标地规划投建项目。企业兼并重组也加快了步伐,大型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前四大龙头企业宝钢、鞍钢、本钢、唐钢合并产量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20%以上。

民营钢铁企业的发展开始趋于稳定,由单纯横向发展逐渐转向精耕细作,提升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最为出色的是沙钢和复星钢铁。2009年,成立34年的沙钢集团成功晋级世界500强企业行列,为民营企业树立了榜样。复星集团的钢铁板块也越做越大,通过一系列的兼并重组,在国内钢铁行业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但仍有大量的中小钢企遍布河北、江苏、山东等地区,这些企业几乎都是民营企业,不少都是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对象。政令悬在头顶,这些中小企业却始终灵活地生存在市场之内,并随着市场起落自如进退。一旦钢价跌到成本线以下,这些企业立刻关火停炉,一旦钢价回升,他们也会在第一时间点火复产。不容忽视的是,这部分企业虽然单个规模小,但在全行业中所占的比重并不轻。无论是钢价涨跌,还是铁矿石谈判问题上,这些企业都直接或间接地释放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