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巧妙的疗伤法

中国大趋势 作者:(美)约翰·奈斯比特


中国的国企的确存在许多问题。在中央控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资产被闲置,只是被埋在账簿里,没有人负责,也没有人关心。但是新的市场机制改变了这一切。没有市场需求的商品只能作为不良资产立即处理掉,当然也会大大影响企业的元气。这样一个重组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昂贵的,但是中国领导层创新出了一个巧妙的解决方法:“邀请”全球玩家来帮助自己处理这些不良资产。

也就是说,政府把大量债务像处理旧货一样转移给了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并让西方银行介入。这些不良资产大部分来自于所谓的市场转化成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0年后,发生在美国的所谓次贷危机就起源于类似的不良资产。截至2000年,中国已经完成了许多领域的清理工作,但是仍留有大量不良资产。中国企业在跨越这一障碍时再次显示出了自己的智慧。

2001年11月底,以摩根士丹利为首的一个外国投资财团获批收购了账面价值为12亿美元、负债1亿美元的不良资产。作为补偿,该财团可以购买中国公司的股份。2003年,德意志银行也收购了价值大约3亿欧元的此类不良资产。

解放思想和创新进程的推进不断促进私有领域的发展,使一些国企被改造为成功的私营企业。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始,私营企业地位的变化经历了两个阶段,从非法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又从补充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3月,这一新的政策和私营经济的地位还被写入了宪法。第二年6月,管理中国股票市场的中国证监会为私营企业在以外币为主的B股市场上市扫清了道路。

在中国IPO发展初期,私营企业上市举步维艰。以1999年上市的北京科利华软件集团(Clever Software Group)为例,它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必须控股黑龙江省的阿城钢铁公司。该钢铁公司地处所谓的东北“铁锈地带”的中心,周围密布的国企大都处于濒临破产的状态。这一“收购”使科利华集团得到了投资者的资金,也使它更加容易从国有银行融资。“我们进入的是一个与软件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行业。”集团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抱怨说。科利华集团的窘境并非个案。据估计,在1997到1998年间,22家私营企业不得不通过控股兼并处于困境的国企实现借壳上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