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1世纪中国的发展框架

中国大趋势 作者:(美)约翰·奈斯比特


在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中,经济政策一直处于改进之中。2007年秋天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正式确认从过去单一关注经济发展转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保护环境。

胡主席在报告中提出:“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也就是说,中国政府认为使中国一举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明星的原有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模式已经形成:“科学的发展模式。”

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考虑到环境、能源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胡主席提出的目标就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2008年,北京几乎6%的GDP都用在了研发上面。胡主席说过:“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

也就是说,中国计划进军现在主要由西方控制的领域。可以指望,这些与生物能源、污染处理技术和废物处理相关的新产业再加上传统农业和制造业的创新肯定会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在现在的经济发展中必须考虑到能源使用、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问题。就像胡主席所强调的那样,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这只是空头支票吗?好像不是。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与日益严重的环境破坏状况,中国政府已经发现滥用职权和腐败会导致人民的不满,这有悖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胡主席说过:“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关于经济、环境、文化、社会和政治问题越来越公开的讨论正是中国人民和中国领导层自信心增强的体现。

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上,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都是非常宏观的框架:

1)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些都是宏观框架,还不是实施细则。这一指导思想现在已经转变为胡锦涛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