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84:空前绝后(5)

奔腾入海 作者:吴比


来自官方的、市场、媒体的消息,都成为中关村“电子热”最好的铺垫。白颐路上有了14家企业的招牌,另外还有一个叫做“微机协作组”这样的官方组织在民间力量中游走。没多长时间,“微机协作组”中的两位成员万润南与金燕静禁不住中关村创业的诱惑,另立门户。

5月,万润南在海淀区四季青人民公社的一间铁皮房里,成立了“四通”。两层楼房,里面是木头,外面包着铁皮。楼下卖元器件,楼上坐着万润南、万润南的父亲、沈国君、王安时。“四通”一开始只销售打印机,直到后来与香港金山合作了一笔500台PC的“大生意”,才算真正与整机沾上了边。11月,金燕静拉来中科院计算所、科学仪器厂与海淀区农工商总公司,他们各出资100万元,成立“四通”,金燕静任董事长。自此,中关村“两通两海”的局面形成。

在“两通两海”叫响中关村的1984年,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个当时并不出名但后来成为中国企业界的风云人物――柳传志。秋天,在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曾茂朝的支持下,柳传志创办联想,启动资金20万元,一共11人。公司成立后,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与柳传志有过一次对话。后者信誓旦旦地说:“将来我们的公司会成为年产值200万元的大公司。”当时他们对未来之路一无所知。但今后二十几年里,包括柳传志在内的11人将忍辱负重,经历屈辱、欺骗与自尊被践踏。

奇迹的诞生往往是里应外合的结果,中关村日益浓厚的商业氛围,不单单是这些热血沸腾、义无反顾的科学家叛逆的结果,还有外来力量的渗透与新鲜血液的注入,他们的到来为这些科学家的预想方案找到落脚现实的契机。这一时期,集中在中关村大大小小的公司里的头头脑脑,几乎都是“老师”,除了来自香港的张旋龙,这样的“异类”纯商人。

当时,张旋龙带着他的人马,以“香港金山公司总经理”的头街来到村里淘金,时年28岁。说实话,金龙不过是个年营业额不足100万美元的小企业,甚至连代理都算不上,充其量只是“做IBM代理的代理,或者代理的代理的代理”。但就是张旋龙的入驻,向所有中关村创业者宣布了微型计算机贸易的可行性。他为这些意气奋发,有些许目标甚至仍是“无头苍蝇”的中关村第一代企业家,打开了一扇窗。

那时候IBM PC在中关村的价格是3万元人民币,长城0520也能卖到两万多元一台。有心计的张旋龙策动了金山在珠海组装整机。组装出的金山SuperPC市场价只需1万多元,凭借价格和销售渠道优势,迅速蹿红中关村。当时四通没有钱,万润南找到张旋龙,提出“能不能做代销,先卖再付钱”。张旋龙同意了。可做了几单后,张旋龙将总代权共享给张玉峰,后者代表的公司名叫方正。

此时,求伯君,一个在四通做程序员的年轻人,设计出一款汉卡,就是能让每一种电脑都能像0520一样支持汉字。不过万润南本人对汉卡并不感兴趣。求伯君找到张旋龙。张旋龙马上拉来张玉峰,每人投8万美元,开发汉卡。后来的事实证明万润南判断极大失误。求伯君设计的“方正金山汉卡”最后占据了市场55%的份额,净利润一个多亿。求伯君的成功代表了中关村民营企业在技术上的兴起,也是中国程序员和“中国技术”的第一次大胜,尽管成功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策保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