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皮尔庞特?摩根通过精心策划,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他挽救了金本位制度,并在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美国黄金的出入。金本位其实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自1879年1月起,政府就承诺美元可以兑换成黄金,从而保证美元的价值。
这时,美国试图在流通货币——美元上做点文章,这更使欧洲投资者惶恐不安。根据1890年通过的舍曼白银购买法案,美国财政部必须每月购买450万盎司的白银,并发行可用黄金或白银兑换的证券。这实际上是在美国建立了金银复本位制度——即货币由黄金和白银同时支撑,从而扩大了货币供应。对于要硬通货的欧洲人来说,这就好像美国债务人在试图贬低其货币的价值,然后用贬值的美元来偿还贷款。这些债权人极其重视金本位制度,认为金本位制度可以保护他们免受间接违约的困扰。因此,欧洲的银行家们纷纷将他们手中的美元换成黄金运回欧洲。对皮尔庞特?摩根来说,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美国仿佛又回到乔治?皮博迪的那个年代,当时他不得不向别人证明美国人不会赖账。
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大量的黄金开始从纽约流向欧洲。在错综复杂的世界金融体系中,阿根廷这一环节上首先出了问题。19世纪80年代,伦敦金融区出现了一股购买阿根廷证券的风潮,阿根廷证券吸引了将近一半的英国境外投资,主要的渠道是巴林兄弟公司。巴林兄弟与朱尼厄斯?摩根在阿根廷分享了很大一部分生意。之后,阿根廷小麦歉收,接着便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政变。违约的前景使伦敦的摩根银行深受打击,而威风凛凛的巴林兄弟则在阿根廷债券上损失惨重,几乎垮台。
1890年,为了解救巴林兄弟公司,使其不致破产,英格兰银行组织了一笔救援基金。J.S.摩根公司与其他巴林的竞争对手都出资参加了此项基金。原先的老巴林合伙制公司进行了资产清理,重新组建起来的新公司不复拥有往昔的实力。就这样,摩根的一个主要竞争对手被削弱了。不久以后,巴林与摩根在阿根廷的投资平分秋色。当时,境外投资遭受损失这一事实仍深烙于英国投资者心头,他们纷纷减少投资,黄金不断流出美国。随着银行倒闭和铁路公司破产,1893年的恐慌更加速了黄金的外流。
1894年间,美国的黄金储备跌至一亿美元的底线之下。劣币(白银)正一步步将良币(黄金)逐出流通领域。到1895年1月,黄金以骇人听闻的速度流出纽约。
在19世纪90年代,皮尔庞特?摩根代表着一个令美国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在金融上,美国依然依赖欧洲。作为一个债务国,美国不得不努力安抚它的外国债主。英国对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正如一个世纪之后日本对美国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日本为美国的预算赤字筹集了大量的资金。和日本一样,英国也因抑制美国本国的货币增加而受到指责。凯恩斯指出:“债务国绝不会喜欢债权国,期待债务国的友善之情完全是徒劳。”16而这种怨恨之情就发泄在摩根财团身上。
在伦敦受过金融培训的皮尔庞特深知,英国银行家认为英镑的稳定是英国富裕的基础。在19世纪,英镑是每个投资者都想持有的货币。皮尔庞特对美元的态度也是如此。健全的货币制度是美国作为一个主要债权国崛起的前提。摩根财团的历史充满了具有讽刺意味的事件,例如在20世纪20年代,摩根银行使英国恢复金本位制度,使后来的一位英国首相遭受自己政党的谴责,正如格罗佛?克利夫兰在1895年所经历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