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台湾行销界、精品界的大事是Anya Hindmarch这个牌子的环保购物袋的推出,并以500元的低价售出,引起了一阵抢购风潮。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行销操作,电视新闻也一直不断地直播,成了一个轰动的社会事件。刚好,那阵子我在百货公司上班,见识到了民众的疯狂。
我一直觉得AnyaHindmarch从来就不是什么多高级的一线品牌,只不过是这几年新崛起的牌子而已,但其个人化的设计还算受欢迎。过去在台湾,知名度亦不高,但经过这次事件后,可能全台皆知了。先将这个牌子塑造成好莱坞女名模爱用品,名人效应之后,这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自然会提升。终于,这个牌子似乎也变成了高贵的品牌,但知名度始终不高。于是,一个阴谋就出现了。
一般消费者总是对名牌的高价望之兴叹,想要放弃又不会放弃。精品商当然了解这一点。于是,要怎么做促销,看起来才能不降低自己的格调呢?公益话题倒是个很好操作的领域,加上这几年环保变成一种“流行”,是可消费的对象,这么一来,印上名牌LOGO的环保购物袋就出现了。由于只是一个“购物袋”,再加上是为了提倡环保做公益,因此,这个袋也就名正言顺、理所当然地把价格打低了。但其实谁又知道,他们是真的想做环保,还是制造话题呢。
这种包,在我工作的百货公司限量235个。大家都有预期心理怕买不到,所以都提前一天去排队。对我来说,除了做行为学研究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外,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电梯小姐们的邀约——那么多美女陪你一起过夜(当然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该有多温暖啊!
于是,下午大家都已经讨论好,有人准备吃的,有人准备喝的,桌子椅子也都准备好,晚上一下班,就要从办公室直接搬出去排队了。也有人准备各种娱乐器材,准备度过这漫漫长夜。当然有人更热心,提议随时要“补货”,安排好什么时间去买什么东西回来,连绿豆汤都出现了,想想还真是温馨感人哦。
令人震撼的消息传来了——前一天的下午3点半,百货公司门口已经有30人在排队了,大家都产生了危机感。没想到排第一个的还是个男生呢,还自备了椅子,这家伙肯定是帮女人买的。到了5点半再上去看,大概已经有100人在排队,这时大家心都凉了一半,之前充满斗志,现在已经开始怀疑。8点再看,乖乖,至少有四百多人了,真不知道那么多人怎么抢只有两百多个的包。到现在为止,至少群众都还乖乖地排队,排得蜿蜿蜒蜒的,盛况空前!到这个时候,大家已经彻底绝望,很有默契地闭口不提这件事了。晚上10点下班后,凑热闹地跑到现场再看一次,原来尚有次序的队伍,最前面已经挤成了一团,只剩下后面还傻傻地在排队。一群人就那样挤在百货门口,一层又一层,却又找不出层次来,总之就是一团乱啦!可能是大家看百货打烊,趁乱都跑到了前面。而这团乱的最中心,则不知道在吵些什么,一个火爆男大吼大叫的,想必是排队起了冲突。这火爆男仿佛武将般,身陷层层杂兵之中却又万夫莫敌。
这天下午,电视新闻异常有默契,似乎在帮他们做广告,一直不断现场直播各地排队的实况,也加深了这些人的危机感——再不去就买不到了!所以,百货公司门外排队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疯狂,越来越焦虑。不管他们到底在一个月前有没有听过AnyaHindmarch这个牌子,反正,先排着就对了。
终于到了决战的第二天上午,开卖了,开始抢了。电视镜头上有上次提到排第一个的那个男人(他果然是帮女人买的),有翘班的上班族(镜头一扫过,每一个人都把脸遮起来),有强悍的婆婆妈妈们(虽然他们大部分不知道卖的是什么,但是先跟着排了再说),还有一些准备转卖的。这一起排队的人群,以及各种各样的理由,简直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有个消费者,前晚排队眼见排不到,转战到他店抢购,因冲到专柜门口前被人群推挤绊倒在地,后面人群又不断拥上,造成她手臂淤伤。从画面又看到另一位女性消费者,被大批人群推挤,加上空气不流通,她因身体不适而全身发抖掩面哭泣,连走路都有困难,最后被送上救护车。那种情况犹如饥荒国家灾民抢食救济物品一般。人性丑恶的一面在此完全显现:互相践踏、见血、休克、暴力等场面都有,真是死了都要买。
“低价的”“名牌”自然会引起小家子气的消费者的浓厚兴趣,因为他们就是想用很少的钱,买到名牌商品。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精品商看准这一点,设定了这个低价,但是,但是……是限量的。是的,限量是很残酷的,能买到便宜名牌包的机会是有限的,那么,如果有了这个限量包,是不是代表拿出去大家都对你另眼相看了呢?这些消费者如果这样想,这个行销策略就成功了。
其实当时AnyaHindmarch对于他们的超级VIP,早就已经发了邀请函,可以直接到柜上购买。而会这样抢去排队的人,也只证明了自己穷酸的程度而已。富人与一般人买名牌的观念是不同的,富人买名牌,是不想花太多时间去挑选,是直接相信名牌的质量而买,对他们来说,买名牌只是方便而已。但对一般人来说,买名牌只不过是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好像有了名牌在身旁,就会吸引众人的目光,所以需要名牌。
所以啦!很多人抱怨精品店店员狗眼看人低,因为精品店店员就是很了解,一般人不用太多应付,就算得罪这些人,他们摸摸鼻子还是会买。相反的,有钱人就不一样啦!说不买损失可就大了,所以精品店店员的目光从来都不放在一般人身上的。
这次事件,还真是能从中清楚地看出台湾人的个性。有人说岛民的性格是“浅碟”文化,就如同碟子一样浅浅的没有深度。以前台湾也常出现这种“一窝蜂”,很容易引起话题、追随话题的事件,比如1995年左右突然出现的蛋挞热,一时间冒出了一堆卖蛋挞的店,每间店都有一帮人在排队,等热潮一过,蛋挞店又几乎全部消失。后来麦当劳也推出Hello Kitty限量组,又是一帮人彻夜排队去买,之后还不是都丢在家中的角落里。几年前又开始流行甜甜圈,也是一群人跟着排队,后来才知道最早排队的那些人是请来的托。台湾人个性里就是相信这种“炒作”起来的东西,并且又相信“限量”,算是一种很特殊的消费文化。所以啦,这种一窝蜂的性格,造就了一些生命周期很短的产品。在台湾有个专门名词——“蛋挞效应”来形容这种现象。
也许是历史及环境的因素,台湾一直以来都是外向型经济。结果,在这个小岛上讲些内需之类的政策,都让人感觉很虚浮,没有多少实质内涵,故通常称为“浅碟型经济”。虽然大家会说,台湾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其实就是台湾人没什么个性,很容易受外面环境影响,因此常常被人认为没有远见,只看眼前。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许就是因为台湾人有这种性格,台湾的经济发展中才会有这么多不怕死,拼命向前冲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