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拒绝参加官场应酬

曾国藩发迹史(上) 作者:汪衍振


  

曾国藩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时,闲暇专喜好古玩,尤喜爱字画。就为这个,他拜湖南翰宝斋老掌柜齐师傅为师,专门学习鉴定古玩的知识。对古字画的用笔、用纸、用绢及装裱逐一研究,硬是练就了一双好眼睛,连搞了一辈子古玩鉴定的齐师傅也不得不夸一句“火眼曾”。

推敲结束后,曾国藩直起腰来长出一口气,欣喜地说道:“恭喜恩师,这确是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哈哈哈……”穆彰阿的笑声在客厅里四处回荡。穆府上下都知道,这是相爷极欢喜时才发出的笑声。只是近几年,穆老相爷这样笑的时候越来越多。

从相府回来,曾国藩一眼便看到门房有一封写给自己的帖子,打开一看,原来是詹事府少詹事、正四品满官金正毕为老姨母过寿诚邀京官全员赴宴的帖子。

詹事房原为辅导皇子专设的机构,后来也改作编著国史了,是和翰林院属同一机构而分设的两个衙门。两处人来往比较密切,而金正毕与赵楫又最为知心要好。

曾国藩一看见帖子,手腕子就先酸了,厌恶之感也一下子涌出。

他知道,赵楫的宴席既然没参加,金大人老姨母的寿宴也就不能参加。以此类推,从此以后,凡是京官的各种类型的宴席自然就更不能参加。厚此薄彼,是官员之间相处的大忌。谁要占了这条,谁在京师就不得容身。或许,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也不得罪了。

主意已定,曾国藩随手便把帖子放过一边,仿佛放下一桩心事。他到茶房那里要了半盆热水,他要用热水搓一搓因抄写过度已经肿起老高的右手腕子。右手腕子如不及时活血化淤,几天内就别想稳稳地握笔了。他不办公事,赵楫不把他告到文庆那里才怪呢!

哪知道,不经热水搓,手腕疼痛尚能忍受,热搓之后,许是血液散开的缘故,倒大疼大痛起来。曾国藩不得不让茶房打着灯笼,到对面的药铺买了贴止痛膏药贴上,这才略有缓解。

曾国藩越想越气,已经躺到床上歇息,又披衣爬起来。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提笔在一张八行纸上,刷刷点点写了个告示:“曾国藩出身贫寒,长相不雅,箱内无银,虽任检讨一职,却是七品小官,俸禄有限,除衣食住行,已无盈余,即日始,凡京官上宪、同僚坐席陪酒应酬之事,概不参加,请帖亦不收存。见谅。”次日早上,他就把这告示方方正正地贴到会馆的柱子上。

没过多久,曾国藩就因“办事糊涂,办差敷衍”,遭到御史参奏,被道光革去翰林院检讨实缺,成了翰林院候补检讨。每天虽也照常去翰林院点卯,却没了实际差事,没了俸禄,境况竟不如庶吉士。依礼向赵楫等上宪请安、道乏时,这些人不仅把脸扬起老高,嘴里还总时不时地冒出一两句嘲讽、讥笑的话来。曾国藩几次被弄得尴尬万分。

以往的同僚、同乡,有几个与他很是不错的,此时也不知是怕丢了自家头上的乌纱帽,还是怕上宪怪罪,影响自己的前程,竟然也开始躲他。他有时想凑过去说句话,这些人不是推托公事忙,就是找个理由走开,分明是不想理睬他。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曾国藩用毛边纸装订了几个本子,给自己订了一年的日课册,决定“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日课册被他命名为《过隙影》,其实就是自己写给自己看的日记:“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备“念念欲改过自新”,以求进取。无缺分、无俸禄、无同乡、无朋友的这个“四无”期间,曾国藩只能自己和自己讲话。后来这一日一篇的《过隙影》,竟使他成癖成瘾,再难割舍。

与此同时,曾国藩的遭遇激起了部分有较高社会地位和职位的官员的不满。这些人虽不在翰林院供职,但讲起话来,还是有些分量的。著名国学大师、官居正三品的太常寺卿唐鉴先生,当时对曾国藩道:“涤生做此常人不敢做之事,实国家之幸!老夫当寻机会在皇上面前为你开释。”倭仁、吴廷栋等唐鉴的一班弟子、老友,也在人前人后为曾国藩鸣不平。

看到这些,曾国藩的心才稍有安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