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有个3岁的女儿,雯雯。白天小雯雯在一刻不停地哭闹。每当妈妈想把怀里的雯雯放下,走开一会儿去干点别的事情时,雯雯就开始哼哼唧唧和抱怨。
“我不想让你们觉得是我不跟孩子玩,但是即便我去把衣服从烘干机里拿出来,她也要哭闹。这让我觉得糟透了。”安妮叹息道,“儿科医生说雯雯有分离的焦虑,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焦虑最终会消失,但是我已经无法再忍受这种哭闹了。”
安妮和雯雯的爸爸感到非常失望。为了尝试改善雯雯闹情绪的状况,让她快乐一些,去年的夏天他们特意和雯雯一起做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他们一起去了海边和动物园,玩了很多的游戏,但是雯雯自始至终都在哭闹,除非妈妈能够陪着她,给她百分之百的关注。“即使我跟别人讲话,她都要哼哼唧唧。”安妮倾诉道。
安妮认为,一定是自己在雯雯的婴儿期忽略了雯雯,所以雯雯才会这么依赖自己。同时,安妮也想弄清楚,自己是不是没有能力好好养育两个孩子。
她注意到她的邻居有2个孩子,其中一个跟雯雯年纪相仿,却很少哭闹。安妮很想知道她的邻居是怎么做的,对自己女儿的情况有什么建议。“我本来可以跟邻居在后院好好谈谈,而且我们已经开始了。但雯雯在一旁一个劲地想让我抱着她,我都感到不好意思了。”
安妮一直在抱怨:“我为雯雯做了那么多。我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照顾她的饮食起居。我甚至都没去看一场电影,因为我一离开家她就会彻底垮掉。有一个总是要这要那的孩子,我究竟该怎么办啊!”
雯雯是在用哭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我们看来,她采用了一种错误的方式来寻找归属感。就像大人一样,雯雯也需要感觉到她在这个家里占有一席之地——她会用某种方法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种方式也许是建设性的,也可能是破坏性的。
哭闹让雯雯觉得自己很重要,她已经学会哼哼唧唧,依赖他人,做家中永远的“宝宝”,这些甚至成为她在这个家庭中生活的基本方式。她通过控制大人来找到她在家里的位置。
现在,我们要告诉你的是,雯雯在用软弱控制她的家人。哭闹能帮助她得到她想要的,并且让她觉得自己很强大。对孩子来说,能激怒大人,让他回击自己并最终屈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父母错误的回应方式只会使雯雯的哭闹更严重,只要他们还这么做,雯雯就会继续哭闹。对雯雯来说,父母的让步代表她有能力。雯雯知道,其实妈妈也不确定接下来到底要做什么,她用自己的软弱,还有妈妈的不自信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妈妈已经开始怀疑自己为人父母的能力了。
不过,不要误解我们——我们不是说雯雯为了要证明自己的重要性和能力,想出这些点子并故意这么做的。她只是偶然发现这些行为能达到目的,所以只要这个方法管用,她就会不停地使用。这就是为什么父母的回应方式对于改变哭闹非常重要。
如果父母纵容孩子继续这样做,错误的寻找归属感的方式会伴随着雯雯,直至她长大成人,并成为她的生活方式。她会通过哭闹来操纵别人,并借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些都会阻碍她取得成功,让她没有机会去认识朋友,并建立固定的朋友圈子。
她一生都会感觉自己被别人伤害了,因为她永远也学不会独立和直截了当。还有更糟糕的,就是她永远也学不会如何理解别人的感受和处境。
重点提示:
父母面对孩子哭闹时的错误反应:
l 屈服、让步,最后满足孩子的要求;
l 表现得很恼火;
l 表现出愤怒或不满意;
l 报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