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海外求学(1)

北大向左,清华向右 作者:任卫军


某一年的统计结果,清华全校毕业生,共有14%的同学选择了出国留学。如今能够申请留学的国家和地区是越来越多,近的有台湾、香港、韩国、日本、新加坡,远的有北美、欧洲、澳大利亚   就差跑到太平洋上的某个小岛上去了。而在清华北大同学心目中,真正向往的,还是美国。而去英国读书,又变成了家里有钱的代名词。

申请一次美国

2006年,清华某系本科的年级前10名中有8个出国,前20名有14个出国,前30名有20个出国。好出国的专业,情况大多如此。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并不是热门专业就好出国,比如法律、经济等专业是很多国家不接受外来人员的职业,自然不好出国;相反一些基础学科和传统行业,比如机械、物理、数学等倒比较好出国。也就是说,国内的热门只能代表毕业后找工作容易,不能代表出国热门。

大多数最好的学生出国是多年来的普遍现象。清华1992年入学的某班,1997年毕业(当时还是本科五年制)。如今毕业10年,30个同学里有20个人在美国定居。在我自己硕士毕业时,本科同班的30人中,有15人在国外读书。难怪清华、北大常被称作“出国预备班”。

清华“4+2”的本硕连读政策,一度使本科毕业选择出国的学生比例下降,犹豫本科出国还是在清华读研的同学们,大部分选择了稳妥的保研方式,先在清华拿到硕士文凭。而在硕士毕业后,真正希望接触科技前沿、继续深造的同学们,还是很多人选择了出国,尤其是美国。

托福、GRE的考试折磨,激烈的竞争加上繁琐的手续,仍然挡不住清华的莘莘学子。而和祖国的这一别,很多人就没有选择再回来。

愿赌服输的签证

Offer和签证如今已经成为了去美国最难的两个关口了。Offer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去争取,而签证却是学生无法控制的因素,谁知道签证官哪天心情好?谁又知道当年美国对华是什么政策?因此只能是愿赌服输、听天由命了。

于是有些出国的人采用了先去加拿大,再找机会去美国的迂回战术。但是,如今加拿大因为去的人多了,也变得不好签了。还有学生“转战”去欧洲和其他地方读书。

有人以为像清华、北大的学生,要申请出国,也会签证不过?事实上,我们的同学去签证,既有Offer(全额奖学金)又学习成绩好的,也不能保证能签过,多少就要看当年行情了,少则是屈指可数,甚至是一个系全军覆没。经常有年级前10名的超牛学生因为签证不过,只好先在北京工作的,而他们很可能拿到的Offer是MIT、康奈尔这些超级名校,也一样是“在劫难逃”。

签证官最主要的是看学生是否有移民倾向。有人总结签证的话题是围绕:你是谁?你去美国干什么?你为什么一定回来?也就是:Who you are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y you will come back  称为了“3W理论”。如果签证官认为你有移民倾向,去了美国可能就不回来了,就会拒签你。被拒签了就要再约时间再签,但签的次数越多,过的可能性就越小。

这两年更多的情况是签证被Check,就是把你的材料发回到华盛顿,检查你是不是有问题,有没有可能开飞机撞大楼什么的。认为没问题的,过一两个月会通知你签过了。但也有人Check了一年多都没收到回信的,估计是自己的材料不小心被工作人员掉到太平洋里了。

为了回答签证官的问题,现在网上有各种资料供参考,有人还用打油诗,给出了8条回国理由,其中包括了大部分签证人的说法:

(1)国内机会大大的 (遍地是黄金啊)

(2)家有老母要照顾 (我可是三代单传啊)

(3)著名教授赏识我 (名师出高徒,长江后浪推前浪)

(4)要和情郎来相会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5)国内生活环境好,有山有水有河流

(6)人在美国受歧视,奋斗终生难出头 (签证官: 好啊,不识抬举,拒之)

(7)中国美国都不去,我的理想是非洲 (脑袋里是不是有水)

(8)美国水土我不服,面包生菜难下肚 (那五年下来岂不是死翘翘了)

但千篇一律的回答也常让签证官很反感。一次,一个中国学生去签证,当签证官问到以后为什么会回国的时候,他的回答是先去美国深造,因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在中国发展空间大,而且导师很喜欢他,他的目标是留学以后归国做大学的教授。结果签证官看看他说:“对不起,你已经是今天上午第三个这么说的了  ”然后一个“红戳”盖在了签证上,被拒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