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开场激发兴趣(2)

信任五环 作者:夏凯


“你觉得呢?”我反问。

“我觉得有必要,上来就谈正事让人觉得有些放不开,甚至让人感觉很功利!”小牛说。

人在观察和倾听的时候,意识会留意对方说的话和比较明显的行为,而剩下的被潜意识注意到。由于潜意识注意到了一切,它的影响力比意识更强大,所以人是通过他人的行而非言作出判断。如果刻意地营造融洽的氛围,无论伪装得多好,都让人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还是要以真我与人相处。我想了想,说:“有道理。但是,如果是陌生拜访,彼此心理距离还比较远,寒暄会

给对方什么感觉?”

“反正不太自然,扯无关话题可能让客户感觉无聊、浪费时间,甚至有侵犯隐私的感觉。”小朱说。

我点点头,“嗯,陌拜中寒暄弄不好会让对方的防卫心理加重。自我介绍比寒暄更重要。如果双方比较熟了,可以寒暄一下……”

小朱赶紧说:“这我知道,‘今天天气很好’、‘您今天的衣服真漂亮’什么的,反正就是忽悠!”

我曾这么“被寒暄”过,不痛不痒的,感觉多此一举。有次我跟一个销售去拜访客户,销售寒暄说“你今天气色很好啊”,客户回答“嗯,天气不错”……

想到这里,我问小朱,“你觉得寒暄是吹捧吗?”

“不行吗?”小朱有些敏感。

我说:“不是不行,怎么能让对方感觉更好呢?”

“这……”小朱也不知道,“你说呢?”

“我觉得,可以谈对方可能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最近对方家里正在装修,或是孩子正准备考学,这类话题对方往往不太反感,甚至一谈就收不住。”我追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嗯。”小牛比较有感触。

“还可以留心观察‘此时此地’,比如客户办公室里的装饰、植物、摆件什么的。客户用了心的事情,一般不拒绝被提及。”我说。

“那得眼观六路,还不能贼眉鼠眼。”小朱接话说。

“还有,客户的办公桌或书柜里经常会摆放一些水晶杯、合影照片什么的,那些都应该是对方引以为豪的话题。甚至有次一个客户还从他的抽屉里翻出一个市级人大代表证给我看,当时他那种感觉很是享受!”我借题小发挥了一下,“除此之外,客户的工作成就、业绩特长,还有就是客户关心的新闻、当下的一些热点话题什么的,都可以作为暖场的话题。”

“哦,寒暄还有这么多门道!”小朱以前没觉得。

“暖场最好变成问题抛给对方,让对方开口说话。别你说完,对方嘿嘿一乐就完事了。暖场是用开放式还是封闭式问题?”我问。

能用“是”或“不是”判断或选择的属于封闭类问题。开放式问题多采用开放式,让客户多说。口乃心之门户,口开则心动。

“暖场是必需的吗?”小朱问。

“我不这么认为。客套和寒暄不是每次拜访都要使用的,要根据具体场景和情况而定。如果客套和寒暄可以让双方感觉更舒服,让气氛更融洽,为什么不用呢?但它只是拜访的开始,目的是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并不是销售必需的方式。客户对沟通有期望,寒暄要简短,尽早切入沟通的主题。我们的时间宝贵,客户暖场类问题:

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开始;

对此时此地的观察评论开始;

从该人的业绩和特长开始;

寻找共同的兴趣点或熟人;

客户关心的新闻;

问开放式问题,而非吹捧。的时间更宝贵。”我又说,“而且我认为,在国人比较讲面子、爱寒暄的情况下,见面永远无法离开这样的话题,而对于专业的拜访这也是有效的补充。”

“唉,怎么才能拉近和客户的心理距离呢?”小朱很愁。

“刚才说的‘自我介绍’和‘暖场’,目的不都是拉近心理距离吗?”小牛说。

“我知道,可我觉得……”小朱不好意思地摇摇头,问,“老寒,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人既源于社会性(群居性),希望被认可和尊重;又源于独立性(安全需求),抗拒外来的变化和控制。销售因被客户认同而被接纳,因为差异和不同而被选择。

先同后异,先跟后带,即先关注对方以被认同,再呈现自己的观点。

先秦著作《战国策》中记载公元前265年“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正是此理的应用典范。我笑了,说:“办法是有,不过要先回答几个问题!”

“可以啊!”小朱把头一抬。

“去拜访客户的时候,你关心什么?”我问。

“我关心拜访的效果……”

“那是你关心的事,还是客户关心的事?”我问。

“……好像是我关心的吧。”小朱有些不好意思。

“客户在关心什么?”“应该……他关心自己的事!对,他的概念!”

“客户更关心你的事,还是更关心他自己的事?”我追问。

“肯定是他自己的事。”

“你觉得客户希望你关心什么?”我问。

“哦,应该希望我关注他关心的事。”小朱有些明白了,每个人都关注自己关注的,销售关注自己,就容易忽略客户。

“当你关注客户关心的事情时,客户会觉得你在尊重他,不是吗?”我说,“所以,有没有一种办法,让客户感受到我们在拜访的时候,是在关注他的事情呢?”

“可怎么表达呢?”小朱明白道理,但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既然已经统一了思想,就可以拿出方法采取行动了。

我说:“其实很简单,有一种很好用的方法,用了以后能让对方心头一暖,甚至被感动。”

“什么方法?”小朱急切地问。

“比如说,‘小朱,你现在特别想知道这招是什么,我一直在想怎么让你更有效地掌握’,你觉得呢?”我问。

“对!”

“我这么说,你感觉怎么样?”我问他。

“着急!更着急想知道!”

“你没觉得老寒很够意思吗?”小牛提醒小朱。

“当然够意思!”小朱笑了笑。

我也笑了,说:“其实这就是我要介绍给你的招数。”

“啊?”小朱傻眼了。

“你看,我现在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在考虑对方当下最关注的事情,对吗?”我说。

“那倒是!”

“这一招叫‘心灵共振’,让对方因为你关心他而感觉心头一振或是心头一暖,从而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其实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自己生病在床难受的时候,对方一句轻轻的问候就足以让我们心头暖暖的。

“具体怎么用啊?”小朱就想要现成的招数。

我很理解小朱的想法,说:“你想想,客户刚一见到我们的时候,在想什么呢?”

“什么?”小朱问

我说:“会不会是在想‘为什么要见你呢’、‘准备谈什么呢’?”

“很可能。”小牛率先认同。

“所以只要一句话,‘我在来的路上还在想,您最关心什么呢?’或者‘我在来的路上还在想,您希望咱们谈些什么呢?’,代表你已经站在客户的角度,关心他的事情!”

“哦,‘我在来的路上还在想……’,‘我昨晚睡不着的时候还在想……’,说明我在为客户着想!”小朱感觉这句话虽然简单,但角度确实不一样。

小牛听得很认真,不住地点头。

“老寒,其实我一直在想,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能够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小朱突然问我。

“还有嘛……”我下意识地脱口而出。紧接着明白过来,小朱是在试验我。心灵共振:

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客户当下最关注的问题,以适当的方式表达你的关注。

“我在路上还在想,这次见面您最关注哪些问题呢?”

“我在路上还在想,您希望我帮您做些什么呢?”

可以准备客户关注的问题清单。小朱呵呵笑了。

“你别笑,还真有!”我说。

“什么啊?”小朱问。

“问题清单!很有杀伤力!就是把客户可能关心的问题,写在一张清单上交给客户。客户会因为你费那么大心思关注他而对你产生好感,甚至感动!”我说。

记得几年前,我曾使用过这个方法。那次我去拜访一位钢铁公司的总经理,之前刚和附近一家钢铁企业签完合同,便把那家企业最想解决的五个问题及原因分析做了一张A4纸带在身上。见了总经理之后,我说,附近一家公司刚和我们签订了合同,这是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我不知道您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不是也同样想解决这些问题,然后递上那张纸。总经理看完很认

同,笑得也很真诚。之后的几周里,我们很快签了合同。那几个问题是上一家客户告诉我的,是客户真实存在的,而不是我臆断的。

“嗯,刚才说的‘自我介绍’、‘暖场类问题’、‘心灵共振’几个方法,包括那个问题清单,听上去应该比较好用!回头我也试试!”小牛说。

“对,要了解概念就要问好问题。刚才说的如何与客户建立短暂的信任关系,如何打开客户的心扉。如何让客户有兴趣和我们交流下去,是为探索客户的概念而作的准备,比起上来就问要有效果。”我说。

“哦。那接下来应该怎么和客户谈呢?”小朱好奇地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