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情局里有很多正是珍珠港事变时酣睡不醒的那帮人。美国军方早在1941 年12 月7 日凌晨之前就破解了日方的若干密码,知道日本可能发动攻击,但万万没想到日方会如此孤注一掷。破解的密码秘而不宣,也没有告知前线指挥官。军方内部的对立,也意味着情报的分散、隐秘与零乱。既然没有人能掌握所有的拼图板块,当然也就没有人能总揽全局。直到战争结束之后,国会才着手调查美国何以遭此突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美国才恍然大悟,需要以新的方式来保卫自己的国家。
珍珠港事变之前,在国务院的一小排档案柜里,就可以找到覆盖全球大部分地区的相关情报。⑤但这些消息只是来源于数十位驻外大使和武官。1945 年春天,美国对苏联的动向几乎浑然不知,对其他国家的了解更是少得可怜。
唯有罗斯福才能让多诺万成立高瞻远瞩、全知全能情报机关的梦想复活。因此,4 月12 日罗斯福逝世那天,多诺万顿觉前途黯淡,自怨自艾大半夜之后,来到他最爱光顾的巴黎丽兹饭店楼下,和战情局官员威廉?凯西(日后成为中情局局长)吃了一顿沉闷的早餐。
“你觉得这对组织有什么影响?”凯西问道。
“恐怕是要完蛋了。”多诺万答道。
就在同一天,帕克上校向新总统杜鲁门提交了极机密的战情局调查报告。这份直到冷战结束后才完全解密的报告,可谓是一把由军方打造,再由1924 年即担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埃德加?胡佛磨利的政治谋杀凶器。胡佛看不起多诺万,自己又怀有掌控全球情报机关的野心。帕克的报告不仅摧毁了多诺万为保护特工所创造的神话,更在杜鲁门心中播下了日后对秘密情报活动深刻而持久的不信任感的种子,断送了战情局存在的可能性。报告说,战情局“对美国人民、商业和国家的利益造成严重伤害”。
帕克没有提出战情局有助于赢得战争的任何重大例证,只是无情地列出战情局失败的事实。干部训练“粗糙且漫无组织”;英国情报指挥官认为可以把美国间谍“玩弄于股掌之间”;在中国,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利用战情局得偿所愿;德国间谍已渗透到战情局在欧洲和北非各地的活动;日本驻里斯本大使馆发现战情局官员打算窃取日方密码册,于是变更密码,造成1943 年夏天美国“重大军事情报完全中断”。有位线人向帕克表示:“战情局这一愚蠢行为让美国人在太平洋地区付出生命的代价,具体人数不得而知。”1944 年6 月罗马失陷之后,战情局提供错误的情报,导致数千名法军在厄尔巴岛遭到纳粹大军围困。帕克写道:“战情局的失误以及错误估计敌人军力,导致大约1 100 名法军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