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中央情报组的暴力逻辑(3)

中情局罪与罚 作者:(美)蒂姆·韦纳


威斯纳心慌意乱地回到战情局德国总部,与赫尔姆斯一起同病相怜。1945 年12 月两人一起飞回华盛顿。在18 个小时的航程中,他们促膝相谈,却都不知道回国后美国是否还会容忍秘密情报组织存在。

“一个烦人的机构”

在华盛顿,关于美国情报机关何去何从的争论愈演愈烈。参联会争取建立明确由参联会主席控制的机关,海军和陆军也主张独自拥有情报机关,胡佛则希望由联邦调查局来执行全球谍报任务。不仅国务院想支配全局,就连邮政部长也想插一脚。

马格鲁德将军道出问题所在:“秘密情报活动屡屡违反法令。明白地说,这类活动必然是法外乃至非法的。”于是他很有说服力地主张应该由新的秘密机关来主管,五角大楼和国务院不宜贸然插手这些任务。

但这时几乎已没人可以填补这一空缺。马格鲁德在战略情报处的执行官比尔?昆恩上校b 说道:“情报搜集活动几乎已陷入停顿。”战情局人员中6 个有5 个都回去重操旧业。他们认为,按照赫尔姆斯的说法,美国情报机构已时日无多,

“没有深谋远虑,只是临时过渡性的安排,很明显是个粗糙的组织,过了今天没明天”。3 个月内走掉近1 万名工作人员,到1945 年年底时只剩下1 967 人。伦敦、巴黎、罗马、维也纳、马德里、里斯本和斯德哥尔摩工作站的人几乎全走光了。亚洲地区23 个工作站关掉15 个。珍珠港事变4 周年那天,艾伦?杜勒斯认定杜鲁门总统已搅乱美国情报机构,于是回到纽约,在兄长约翰?杜勒斯担任合伙人的“沙利文与克伦威尔”法律事务所上班。威斯纳随后也回到自家在纽约的“卡特莱迪亚德”法律事务所重操旧业。

剩下的情报分析员被分派到国务院另组研究局,受到难民一样的待遇。日后组建中情局情报处的舍曼?肯特写道:“我不认为这一生有过会有比那更悲惨、更苦恼的时期。” c 最有才干的人灰心绝望,纷纷回到大学或报社,空缺始终未见补足。往后数年间,美国政府都没有综合性的情报汇报。

杜鲁门全靠预算局长哈罗德?史密斯,美国的战争机器才能顺利解体,岂料机构人员解甲复员导致情报系统全盘瓦解。史密斯在战情局解散当天就提醒杜鲁门,美国有重返珍珠港事变前无知状态的危险。他担心美国情报已变得“一团糟”。1946 年1 月9 日,白宫匆匆召开会议,杜鲁门那位脾气暴躁的军事参谋长、海军上将威廉?莱希对总统直言不讳:“我们的情报处理方式丢人现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