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之中,早就已经对杨广大兴济渠有不满之声,此时天子流连边域,不思归京,众民之口,早已不堪堵塞,非议之声,一时不绝于耳。
辛衣不解地问扶风:“师父,难道皇上真如大家所说,是为了一己私欲大兴济渠,贪恋江南的风光而迟迟不回京城吗?”
扶风深深的黑眸中,似有光芒一闪,他缓缓饮下杯中的酒,道:“千古而来,这世上哪个君王没有些私欲己好。若天下为其所有,想享一时之畅快,也是常情。能克己者,乃为明君。纵己无度者,则为昏君。”
“那,皇上他……是昏君吗?”
“兴济渠,以通运漕,贯通南北;威服四夷,扩张远略,实乃泽于国家民生之事。”扶风抬头,望着那天际悠悠浮云,唇边却露出一丝讽刺的笑来,“只是他操之过急,不顾民力疲弊,日后必会种下苦果。”
辛衣不解地蹙起眉宇,望着扶风。她自小长在宇文家中,受的是强兵黩武之训,享的是皇恩浩荡,倒不觉得杨广好征四方之举有何不妥。
这些年来,辛衣不断地接到爹爹寄来的书信,上面一一讲述了宇文家助杨广西巡所立下的功勋:
大业四年,宇文述引兵在曼头城大败吐谷浑,杀其众3000余人,俘虏其王公、尚书、将军200人,部落前来归降者有10余万口,伏允可汗南奔雪山。吐谷浑东西四千里,南北两千里的疆域,皆为隋朝所有。大业五年,吐谷浑攻张掖,宇文述又率军将其击退,并在西域增设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大隋军威,一时震慑四方。
盛功之下,宇文家的威望更胜一等,荣华富贵,一门显赫,宠之甚极。满朝文武,再无可及。
望着信笺上那行行字迹,辛衣不禁悠然神往起那带领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神勇,更向往那坐阵疆场、笑指天下的豪情。人虽在京城,心却早就飞到了那吹角连营。什么时候,自己才能和爷爷一般,跨马挽弓,驰骋四海呢?
少年不识江湖愁,薄衫裘马傲弯弓。
这童年的憧憬与少年的困惑,也在慢慢纠缠、沉淀、消融……
她,该是长大的时候了。
这日,暖风暄人,秋色宜人。
辛衣早早便骑了马儿出门,进城帮师父采办些日常物事。自随扶风修习以来,辛衣一直都少有外出机会。扶风生性淡然,偏好清净,不喜喧嚣,常常连月都不离开别院半步,可辛衣正是青春年华,少年心性,贪好繁华,于是常常自己主动揽了这采办的活来,好趁机进城游玩一番。
望着那轻薄透明的阳光自叶间闪过,耳听得那莺歌燕语,辛衣的心中竟是无比的雀跃欢欣,一时加快了马速,任清风吹来,灌入衣襟,呼呼生风,整个人像要飞起来一般。不多久,便到了大兴城内。
大兴城,有东、西两市,端的是热闹非凡,商市翼翼,乃四方之极。
举目望去,只见赶往天桥的路上,络绎不绝的全是去赶集采买货物和看热闹的人群,有轻衫贵气的公子,满脸烟火色的羁客,更有轻车挑担的小贩。那担里除了带来出售的货物,一边箩筐里还会偶尔露出一个黑黝的小脑袋,张着滴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熙来攘往的各色路人。也有人牵着驮满大包小袋的驴马,驴马背上高踞着的素衣小孩宛如一国之君,神气地巡视着自己的王国。
辛衣一边放慢了马速,一边好奇地四下观望着,只觉得样样都是那样新奇有趣,正瞧得开心,忽听得前方传来一阵喧哗声,那喧哗不断波及过来,眼见有人惊叫着跌倒在路边,有人的担子被掀翻在地,好端端的一条街道,忽然鸡飞狗跳,乌烟瘴气起来。辛衣正在诧异间,只见前方有一高头大马飞驰而来,马上坐有一人,手挥马鞭,口中高喊道:“都给小爷我让开,休挡了去路。”
马来得是那样急,以至于许多路人躲避不急,纷纷被撞倒在地,马上那人却仍是张扬跋扈,毫无减速之意,眼见得那一马一人离辛衣越来越近,便要撞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