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变与不变
儿子说,变和不变,与婚礼的繁复与简单没有关系,就像小姑身体力行告诉大家,幸福不幸福,爱不爱,和有没有结婚证没有关系。
采访手记
国庆长假,她的儿子举行婚礼。婚礼的程序是新娘接到家,认了公公、婆婆、奶奶就算礼成。然后小夫妻俩要跟朋友们一起吃饭庆祝,老爸、老妈就“不需要参加”了。这是儿子事先要求的,说这样省钱、省事,不受累。
提前两天,她在楼门口的两个柱子上贴了喜字,算是跟老街坊们通报了消息——她婆婆不让请邻居。老太太说了,只发糖不请客,不发帖子不收礼,年轻人愿意请朋友是自己的事儿,大人不管,家长就别出来“拉网”了,邻居送了礼,拿什么还?又不缺那几个红包,别叫人小瞧了。
她参加过更简单的婚礼,是她的小姑子。婚纱、花车之类的一样没有,新娘穿孕妇装跟自己家人吃了一顿饭即各自散去,新娘的爸爸、她的公公拒绝参加。但似乎没影响一对“新人”的情绪,席间两人不断开玩笑,不避人地亲热,新娘笑说手上的钻戒已戴了好多年……
这些和她记忆中自己的婚礼不一样,里外三新的红衣服、热闹的流水席、暖壶、脸盆、茶叶筒子、红绿被面、绣花枕套一类的贺礼,然后,他的新郎拉着她到处去还礼,串门就要花去好几天。串门还要她亲自给人剥糖纸,她爱人给人点烟,那是对人尊重,也表示他们俩从此夫唱妇随。时代不一样了,但她仍然怀念当年那种喜庆中的隆重和郑重,那种气氛没有现在洋气,但其中似乎包含了更多质朴的诚意。她和她第一次见面觉得奇丑无比最后却成了一生伴侣的人,至今没变。
之前与儿子交流过,儿子说,变和不变,与婚礼的繁复与简单没有关系,就像小姑身体力行告诉大家,幸福不幸福、爱不爱,和有没有结婚证没有关系。她想了半天,没找到合适的、能确切表达自己的语言,她想说,其实还是有关系,一种很微妙的关系。结婚不是个承诺吗?婚礼就是公开地表示两个人要从现在开始遵守这个承诺了,好比宣誓,这不值得认真举行一个典礼吗?她隐隐觉得,这个典礼越隆重,参与的人越多,对这个承诺的见证人就越多,当事人的道德约束就会因此越多,经过了这样典礼的婚姻就越发安全……但是这些话她没说出来,她怕说出来连自己的高兴都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