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荐序

丹诺辩护实录 作者:(美)欧文·斯通


纯美的斗士,不朽的辩才

他走了。

芝加哥63街殡仪馆一连48小时敞开着大门,人群从四面八方涌进,向他们心目中永恒的斗士诀别。

葬礼在芝加哥大学的庞德教堂举行。大雨滂沱,天人同泣。全城人流,向教堂集中,“很多人无法挤进去,只好站在外面,在雨中聆听葬礼”(引文见本书,以下未注明出处者,同此),同时用着各自的方式为驾鹤甫去的英灵祈祷。

律师们纷至沓来,奉献其永远的祝福,送别这位“赋予这个行业全新意义”的辩才。此时,整整72年之后的此刻,我也不禁神往心驰。

天下何人不识君?克劳伦斯·丹诺!

欧文·斯通先生通过二张① 译笔再创出版的这本“辩护实录”,让我们读懂了丹诺,前无先贤的美国律师。

全书以丹诺律师力挺弱者维权为纲,写尽他的信念、理想,反映出当年的美国法制概况;又以其生活轨迹及其间的矛盾斗争为主线,刻画出传主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传出了那个时代的美利坚社会风貌。译笔流畅,平添趣味。

传主是位一生“把自己的一切,包括身体、思想、灵魂,都倾注于(个案的)审判之中”的人。您看:他可以全然不顾病重命危,力排医生忠告、家人劝阻,毅然长途跋涉,千里历险(那年头可没有而今的便捷舒适条件!),坚持办理疑难重重的“史蒂夫·亚当斯谋杀”案。面请暂缓开庭被否,公权强横,如之奈何?于是坐上轮椅,发表至为精到的长篇辩词,庭上一派赞叹!① 事后他说:这种责任感只能律师有,只有他的“委托人可以理解”。不!请允许我对他说一次“不”,一个把生命投入事业的人,必然赢得人心,能无功成?

他的思想经常处于流动状态,宛如碧波奔海。即使是简单的事实,轻微的细节,他都会作深沉的怀疑,反复思考,充满智慧,让讼案化险为夷。

他长于“把乱糟糟的法律整理清楚”,“注入人性成分”,达到体现社会正义的目标,使法律于权威之外添加促人心悦诚服的魅力,人的行为由是可能自觉纳入法治轨道。

诚然,他作为实务大家思考问题必定会立足现实,但他自有与众不同处。他的思维不会受个案是非一例得失的局限,而是更多地着眼于未来,关注着全局——这个世界的将来!他不遗余力地去揭示那产生犯罪或者破坏人权的根源,追问人们的灵魂,启发大众互相宽容,学会仁慈;他“对生命和公正的呼唤是那样的激情四射”,“他在为全人类的命运呐喊”,矢志涤荡一切形式的暴力。他为“赫伍德杀人”案发表的长达11小时的法庭辩词,得到了“无罪”裁决,“表现出了无以伦比的伟大”。

他的感情炽热,历经锤炼,终成“一片永不熄灭的火”②,温暖着冷酷现实。他对弱者的帮助大都基于一种神圣的感情:“出于爱”。而这,可不是一般律师能够轻易达到的境界:西方如此,东方亦如是!然而恰恰是由此出发,我们的大师终能把律师实务从技巧层面提升为艺术,一朵含露带刺的玫瑰!

他也有困惑。初创阶段的坎坷,执业之中的特工骚扰,全球一体,不必细说。问题在于主观条件。恰如作者所示,“他是一个清醒的矛盾统一体”:“多情善感的愤世嫉俗;轻信的怀疑主义;快乐的悲观主义;谦逊的自我中心主义;充满希望的失败主义。”令人赞赏、庆幸的是:他最终总能把一时的软弱、烦忧与不变的理性、坚定交织一起,并使后者占据上风,驱散困惑。勤奋读书在这里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有一句名言:“无情源于无知”。因此“凡是好书几乎都愿涉猎”③;只要需要,几乎无所不学:历史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解剖学,宗教学,考古学……都在他的阅读范围之内。“所有这些学科对我在法庭上的辩护都有帮助”④。也曾一度不喜欢阅读政治学和经济学,一旦意识到这是重大的失误,就“很快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他的演说滔滔不绝,动人心魄;源于博学,绝非偶然。

他作为极负盛名的律师,在繁忙中仍能事必躬亲,分身有术,这或许得力于讲究工作方法。实务与方法,宛如骨肉,浑然一体。在极其棘手的讼事面前,他善于恰当地分配时间,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周密地安排好相宜的工作,从容不迫,这大约是重要原因。

关键在于勤于调查,广搜证据。他认为材料比立论更重要。读到他在这方面所下的工夫和所持的功力,念及中国刑辩现实,能不兴叹!在律师调查这个环节上,我们居然落后将近100年,不知何时能奋起直追?

他坚持真理,忠于真相;又敢于妥协,处事有“度”:行其所当行,言其所应言,止其所不得不止;决不事事都一泻千里,不留余地。

感谢译者命先睹全书,得到如上启示;备觉亲切,尚有感悟:他不是哲学家,案案渗透哲思;不是诗人,处处流淌诗情;不是政治家,却事事都凸显着原则性立场。他不是一代完人,但始终屹立于时代前沿,依仗正义,为弱者维权,呼唤真理,为生民立命:是一个真正的律师!时人献给他的桂冠是“劳工律师”,与他们国家第16届总统林肯的“贫民律师”相仿,与所谓“富豪律师”相距应有十万八千里之遥!凡有劳工处,就有其身影。“为劳工辩护是他毕生最喜爱的事业”。

他没有离去,依旧呐喊着,抗争着:立言,立德,立功,于是永立而不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