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陈冠旭:饱蘸浓情绘群雕

陆军特战队 作者:庞天舒


检阅近些年的军事荧屏,想必大家对这样一个矢志军事影视创作的单位――沈阳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不会陌生,其代表作品《激情燃烧的岁月》颂军旅燃情岁月,《军歌嘹亮》扬亘古不逝军魂,屡获国内多项电视剧制作大奖;而《亮剑》则在去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双重历史座标上横空出世,创央视历年长篇电视剧的收视之最,在国内众多行业掀起一股“站着是座山,倒下也要成为一道岭”的“亮剑”精神!而当下,沈阳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挟“亮剑”之风、“军歌”之势、“激情” 之飙,与中央电视台影视部、鞍山电视台再次强势出击,隆重推出21集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和英雄主义精神的长篇军旅大戏――《陆军特战队》!

该剧讲述的是S军区为适应现代化作战需要,成立一支由500人组成的特战集训队,迎接这500名热血青年的将不再是鲜花和美酒、阳光与爱情,而是:种种超越生理极限的全程淘汰!她通过对极限体能、技能的对抗以及艰难困苦的磨砺,超越前沿的信息智能的较量,摔打了一支具有高超的智慧、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的精锐部队,彰显了一群热血男儿的硬汉形象,弘扬了当代军人敢打必胜的战斗理念。

这是第一部系统虚拟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特战部队生活的电视剧。她的前瞻视角、跌宕剧情以及大放异彩的不二人物群像,使之与大量格式化般的同类军事题材的电视剧相比艺术性上有着天壤之分、云泥之别,在富有特色的艺术韵律中张扬着浓厚的时代精神。本剧站在世界军事变革的大背景下,反映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中,陆军官兵的大胆探索和不懈实践,对传统的战争观念、陈旧的训练模式和军人惯有的生活状态进行了颠覆,探索陆军适应未来战争需要,走小型化、特战化作战之路中,铸就打赢的精兵利剑,从而使人民群众对我军特别是陆军部队的精神渴望和心理期待得到极大的满足和释放。

剧中主体人物纷纷跳出画面之外,给人以极大的艺术联想和视觉冲击。特战队长高风是一位有着远大理想信念和高尚精神追求的当代军官,当他出国留学见证了在现代战争背景下一些发达国家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先进的训练方法之后,他的使命感、危机感愈加强烈。由此,他在冲破传统的作战理论、陈旧的训练方式,在突围和平环境下军人的生存状态中,表现得果敢、骁勇;在真枪实弹的对抗演练,在对特战队员的全程淘汰中,他表现得严酷无情;他对战友的爱不是体现在婆婆妈妈式的体贴上,而是一种更深厚而博大的爱。

战争让女人走开,但就是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巾帼之辈,她们忘却性别,走向战场;忘却柔弱,选择坚强――剧中唯一的女特战队员白凌云便是这样一个“女中之杰”!特战队长高风假以种种“客观”的理由欲将白凌云“打道回府”,高风深知:要成为合格的特战队员,对一名年轻漂亮的花季女孩而言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折磨,她将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情感、体能、意志和智慧的煎熬,与其让她半途而废莫如让她知难即返。令高风颇感意外的是这个看似文静不露声色的女孩在训练场上有着超乎常人的泼辣以及令人难以置信的坚韧!少不更事,父母遇恐怖分子袭击双双离去,潜藏于心的不幸家事成为激发白凌云苦练特战技能的巨大动力,综观全剧,我们欣喜地见证了初如鸡雏的白凌云在特战集训队这一大熔炉里涅磐而成“火凤凰”的浴火人生,白凌云这一形象塑造得青春而不失张扬,坚韧而不失阳光!

特战队员陶虎和康东几乎是整个特战队中两类性格的集中代表:血脉当中流淌着军人因子的陶虎理智、纯朴、沉稳;他热爱军营,争当一名全天候全时段出征的特战队员成为他的最高理想。在水下深潜训练中,陶虎冒着性命危险而人为加压最终涉险过关的冒险精神让队长高风感佩不已,陶虎是整个特战集训队的一面精神旗帜。而康东机灵、活泼、淘气,有时甚至爱耍点小聪明,他的集训动机显然有自己的小九九:――女友秦潞的一句“非特战队员不嫁”。这个带有玩笑意味的噱头对康东有某种程度的“英雄解构”,高风不让特战队员们吃零食,但青年康东总能在熄灯就寝后给自己犒劳几块“巧克力”、“蛋黄派”;紧急集合前一分,帅哥康东还不忘给自己精心搽些护肤品;因和队友王小江等人闹别扭,倔强康东竟在抬橡皮舟训练中故意偷懒,造成所在小组集体受罚且被警告!王小江也非等闲之辈,他悄悄地将康东同志心爱的零食“移花接木”给聂志远然后转赠白凌云,当康东拉着聂志远和他当面对质时,王小江不是装聋作哑就是答非所问,令人忍俊不禁。陶虎的少年老成自不必说,年轻的电视观众们从康东、王小江、聂志远等人身上总能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谁都不是天生的勇士,特战队员不是完人,他们首先是由一群有着这样那样活泼、青春、调皮、淘气甚至是一点点缺点的活生生的年轻人组成,我们善意地去宽容他们的小缺憾其实就是在宽容另一个年轻的自己!当“康东们”由一群普通的集训队员转变成为合格的特战勇士时,年轻的观众朋友们则在享受一次愉悦的视觉审美的同时也完成了一次心理成长和情感共震!

在整体编排上,《特战队》主次分明、明暗交错;主线以高风铸剑牵引;辅线以陈建卧底迂回;主线高潮迭起,辅线悬念丛生。身为特战集训队副队长的陈建,无论在学识、人品还是军事素质上均与高风在伯仲之间。憾于编制,陈建忍痛告别军营,他的转业,不是简单的告别军旅,而是人生战场的再次开辟。陈建的沉雄大度、机智冷静,大家有目共睹。他在危急关头奋力挡弹舍身取义保护高风更是让人揪心感慨,陈建的立体形象响亮地回答了退伍军人回到地方之后的所作所为,他告诉人们:只要在军营这所大熔炉里淬过火、炼过钢,无论身处何方、身居何境,军人本色将永远不变!

细节凸现匠心,《特战队》的匠心处理贯穿全剧,俯手捡拾如下几处细节:队员王小江提干在即,特战队考核也至,小王担心一旦错过团里的提干机会而特战考核又被刷下,他将两手空空地在年底退伍。为回团参加提干考试,王小江决定当一回逃兵。班长陶虎没有阻拦,只是说了句:“即便提干了,你也永远摆脱不了耻辱,你走吧!”次日凌晨,周游半宿返回的王小江推醒熟睡的陶虎,陶虎还是淡淡地说了句“没人知道。”毋庸讳言,王小江的这一 “逃兵”行径难以把握,但编剧以高超的在军规和人性的悬崖边上自由行走的艺术奇思对新形势下如何科学带兵、艺术带兵做了积极尝试。

又如:因为前半段环环相扣、密不透风的军事场面较多,编导们适时地加入童少年的视觉表达,高风女儿楠楠的出现给人以必要的视觉调节和情感中和,让大家在激烈、刺激的武装泅渡、实战反恐间隙中得到暂时的心灵休憩。当然,剧中那个完全业余的小演员纯真、质朴、自然、天才的表演给全剧增色不少,她的表演就连央视专家审片组里的苛刻的审片专家们都惊叹不已、佩服连连。

作为一部军旅大戏,该剧没有沿袭陈腐的“霓虹加点迷彩”、“爱情加点果酱”、“英雄加点美女”的闹剧窠臼,对于爱情,智慧的编导们既没有盲目渲染,但也不刻意回避,她们对爱情的呈现方式是:原生态的自然生长。高风和陈蓝一波三折的爱情,错落有致,情趣横生;而对于白凌云心仪陶虎、聂志远暗恋白凌云的情感戏上既不回避热血男儿的青春萌动,又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革命军人的理性节制和道德操守,给人以别样美感。

从某种程度而言,打磨英雄群雕的过程,究其实便是将特战队铸造成一柄能够出奇制胜、披荆斩棘之剑的铸剑过程。这样的一柄千锤百炼蓄势待发的利剑在握,一旦扬眉出鞘,定能一剑封喉!这样的利剑在握,可下五洋捉鳖、可上九天揽月!

说到该剧的成功之处,我们无法回避的还有导演和编剧的强强联合。导演韩刚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他和张艺谋、陈凯歌同系中国“第五代”的著名导演,其代表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宰相刘罗锅》、《大清药王》曾在业界为其赢得广泛口碑。

编剧庞天舒,冰天雪地中出生的她天性当中就潜伏着某种神示的不安定,这个血脉当中奔腾着二分之一的满族血统、四分之一的达斡尔血统的奇女子,她深邃的眼眸始终向历史深处观照着先民逐水草而居的自由浪漫,探究着祖辈善骑善饮剽悍阳刚的尚武之风,她手中执著的笔从未游离过民族历史题材和当代军事题材。从发表的第一篇作品起,庞天舒的作品就始终烙有醒目的军营标识,在军号的旋律中成长,出生于军营艺术家庭的天舒有着异于同龄的早慧。她8岁练习舞蹈,12岁参军,15岁发表作品,南国有战事,庞天舒两次冒着生命危险亲赴作战部队的最前沿,在前线,她见证了最可爱的战士,直击了最悲伤的死亡,血与火的生死战场让她跑步认识人生并同时提纯自己文字和人性的高度。即便在19岁成为专业作家之后,她大部分的目光也始终深切聚焦光荣的人民军队,倾听这支钢铁洪流前进中发出的铮铮嘶吼!庞天舒的系列代表作品,无一不以军营作为自己丰富的“创作母矿”:《少女眼中的战争》、《蓝旗兵巴图鲁》、《生命河》、《红舞鞋》、《白桦树小屋》,她以自己的生花之笔抒军人之志,扬钢铁之威、展橄榄之秀、吟迷彩之曲,她的正面强攻若黄钟大吕有大风起兮云飞扬之狂放,浅唱低吟似流水越涧有暗香浮动月黄昏之情趣;正是这样的血脉情结和军事基因,庞天舒的文学作品方才独秀于中国当代军事文学之林,而暗中发力独处为一虞巍然的风景!

《特战队》的创作初衷始于一位有激情、天赋的军旅作家对前进中的人民军队的艺术深思和赤子之爱,为将特战队员写真、写像、写实、写活、写秀、写美、写奇、写阔,庞天舒反复深入特种部队进行体验生活,然后以一种“拉开血管写作”的近乎疯狂的状态进行创作,先后将自己20多万字的作品四度推翻,然后再从零开始。良好的艺术储备、永远为士兵代言的真诚姿态、“练为战、战为赢”的创作理念使得《特战队》的文学母本埔一出手就不同凡响、中气十足!而经过大导演韩刚的精雕细刻则更显该剧卓尔不群、异采斑斓。

该剧在全军继1964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大比武之际强力推出,犹如重锤击鼓,振聋发聩,其警醒意义、探索意义,社会意义和军事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

这是一部讲述男人中的男人的神话,这是一部献给硬汉中的硬汉的真言,这更是一部展示军人中的军人以及关于极品的传奇,编创者以对国防大厦的中流砥柱――中国军队浓烈的情和博大的爱,通过高超的艺术掌控,雕琢了一批有棱有角、敢爱敢恨、个性张扬、青春阳刚、身怀绝技的当代军人群像,在这幅编创者阳刚恢弘、泼墨挥洒、蘸得浓情绘群雕的英雄大写意里,既有金戈铁马的壮怀激烈,又有战地黄花的别样柔情,对于这样的荧屏英雄史诗,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