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篇跟张闻天在辽东工作(3)

何方谈史忆人:纪念张闻天及其他师友 作者:何方


在日常工作中,闻天同志善于‘弹钢琴”,对各条战线和各个部门分出轻重缓急和先后顺序,逐一解决问题、分别布置任务。他的作法是,先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实际和找人谈话,大体摸清情况和形成初步看法后再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经过民主讨论,最后综合大家意见作出结论。这样,一个部门的工作从方针到措施就都定下来了,还确定以后的检查和总结。搞完一个部门,紧接着又抓另一个部门。这样周而复始,使各方面工作都会照顾到。由于他一贯作风民主,坚持集体领导原则,重大问题从不个人说了算,所以省委开会就显得多些。例如单是5月下旬省委就开了四次会(其中三次为常委扩大会)。

四,爱护青年

我到辽东首先是在青年工作中同张闻天同志发生接触的。在延安时期就从他脍炙人口的《论青年的修养》和《论待人接物》中了解到他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现在又有更加实际和具体的体会了。他对青年工作的重视几乎是超常的。除了经常的指导和过问外,据杨海波回忆,单是省委讨论青年工作,在10个月中就有9次,内容包括领导班子配备、团的建设、工作计划、干部培训,以及人员编制和经费等,十分详细和具体。而且这样的会大多请省青委的负责同志列席。以备咨询,也使他们能直接参加讨论,便于体会省委精神。

闻天同志到辽东一个月后就于5月26日召开了全省第一届青年工作会议,作了题为《关于青年团应做的几件事情》的报告,提出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要确立革命的人生观,还特别强调学习,说“青年人应有爱好读书和研究问题的习惯”。会后不久,省委又发出《关于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的决定》,很快就在辽东掀起了一个建团的热潮。

闻天同志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青年团从无到有),开展工作的决定性条件是要有干部,因此提出培训青年干部的计划。由于我和杨海波同志的分工是他着重组织,我着重宣传,所以培训班讲课的任务就主要由我负责了。根据闻天的指示,在省委党校附设了一个青年干部训练班,第一期招收65名学生,培养团县委骨干。我给他们上课,讲社会发展史,讲中国革命问题,作时事报告,并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可是青年们好玩,喜欢唱歌等文娱活动,对此我却既无兴趣也无能力。谈到这一情况,闻天就批评我是“书呆子”,说青年人朝气蓬勃、活泼好动,除了工作学习外,还要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参观、游览,进行正当的文化娱乐和各种活动,这也是适应青年特点的一种教育方式,不能教他们死读书,把青年培养成小老头。他还多次同我谈到,对青年要关心爱护,要有满腔热情。对他们的某些缺点不能看得太重,揪住不放,而应正面引导,善意帮助。其实,当时我也还是个20多岁的青年。闻天对青年的谆谆教导和他的拳拳之心,我本身就深深感受到了。

五,重视宣传教育

作为我党历史上宣传和教育工作主要领导之一的张闻天同志,对宣传教育的重视,在辽东也显得很突出,特别是善于利用报纸进行宜传和组织工作。我和他在这方面的接触,就是开始于参加他在省委机关报《辽东大众》上开辟《讲座》专栏的工作。一次他要向干部作关于群众路线报告,指定我去作记录,说好事后要整理发表。我将他的报告整理成八篇文章,每篇他都精心审阅修改,还几次找我去,像教小学生一样,说明各处增删的原因。随后这份材料就以《群?路线讲座》为题在《辽东大众》上连载。他认为这是找到了一个进行系统而又通俗宣传的好形式。所以在省委作出关于冬季普遍召开县区人民代表会的决定后,他又指示我写第二个讲座。根据他的一贯作法,这次也是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行推广。一天,他和省主席刘澜波同志率领-批干部去安东县(今东港市)一个区视察人民代表会试点情况,我也随同前往并参加座谈,然后再同他商定题目和框架。这次由于时间性强,我每写一篇,他就当即审改,第二天就在《辽东大众》的《人民代表会讲座》栏目下见报。他还先后指示省委宣传部将这两个讲座作为区村干部?物交辽东新华书店印成小册子发行。

大约是九月的一天,闻天同志找我谈话,说根据工作需要和我个人的条件,改做宣传工作可能更合适些,提出要我去省委宣传部当宣传科长,以此征求我的意见。由于在战争时期,工作调动频繁,习惯于服从组织分配,自己对工作性质和职务反而考虑不多,觉得干什么都可以,所以二话没说就同意了。那时省委宣传部只有两个科,另一个是教育科。科长为原东丰县委书记王始更同志。宣传科除我以外,还有三四个科员。至于怎样分工,印象已模糊了。我的工作,除了正副部长王铮和蔡黎直接领导以外,有时闻天同志也要?办一些事。例如,他每天都要看《辽东大众》的大样。有的文稿也批交我看。他安排报纸社论和重要文章的撰写,并且都要经他审改,有些还完全出自他的手笔。对这些我无能为力,只是偶而奉命写点小文章。由于冬季要抓基层建党和党员教育,为应急需,他又同王铮同志商定布置我写一本《共产党员课本》,原拟先在《辽东大众》上连载后出单行本,可惜等我写完他还没来及审阅,我们就一同离开了辽东,结果也就不得而知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