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个呼声。
民意不等于官意,民意不一定能转化为官意。一厢情愿的事太多。决定干部的去留是上级机关,而不是民意。干部本人没有选择权,只能无条件地服从。多年来已经形成一种习惯,那就是:干部是一块砖,那里需要那里搬;干部是一张纸,那里需要那里使。
陈时宜的新职务是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厅长。
位置很重要,面子也过得去。但远没有市委书记的位置重要。
市委书记在昔日称得上是一方诸侯。
有人宁可让他讨点好也不愿意看到他任市委书记。
他清楚自己为什么调走?说白了就是被排挤出局。
有人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不过,为时过早。俗话说得好,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美。
谁也没有想到三年后他又回来了,并且当一把手。
怕鬼偏有鬼。
怕他当书记偏让他当书记。
个别人感到大难临头。
小车戛然而止。
原来到了都宁地界。
都宁市四大家领导倾巢出动在边界迎接。
这么客气?
不客气不行,老领导、老上级兼大恩人来了不能不迎接。
省委明令禁止不准搞迎送往来。
为何置若罔闻。
禁令虽好,但不符合国情。中国是礼义之邦,礼多人不怪。接一下送一下犯了什么法,外宾来了还要去机场迎接?
于是禁令成了摆设。
有些制度出台就是为了给人看。说穿了,边界迎送是给领导一个面子,让他们显得有威严和权势。这是官场沿袭已久的潜规则。别人都搞,你不搞,那你肯定是自找难堪。所以,宁可受罚,也要搞边界迎送。即便受处分,但在领导那儿赚了脸面,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利益。
制度之所以成为摆设,关键是叶公好龙的人太多。说的和做的不能统一,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完全是两码事;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冠冕堂皇,做表面文章,玩文字游戏,没人信。谁信谁吃亏。于是不少人学乖了,越是不准做的事越要做,反其道而行之更有市场。
果真如此?
现实最能教育人。
都宁四大家领导是冲着吴春天和杨光而来。
陈时宜只是沾光。
老领导来了,不能不迎。不是待遇问题,而是感情问题。
不仅四大家领导出郭相迎,而且还动用警车开道。
破了规格。警车开道只有书记省长才有权享用。
只要老领导高兴,管他规矩不规矩?
拿原则做交情不是都宁的专利。
在都宁工作过的老干部中,吴春天的资格最老、职务最高。都宁市现任的四大家领导,他能脱口叫出多数人的名字。不是记忆力好,而是这些人与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从不叫他们的职务,都是直呼其名或者是在姓氏前面加一个“小”字代替。
吴春天坐在车上不动。没有人为他开门他是不会下车。说他倚老卖老也行,说他玩味也可以,他不在乎,无所谓。到了这个年龄也玩不了几天的味。
车子还没停稳,都宁市委副书记、市人大主任蔡峰动作麻利地打开了车门。
蔡峰把头探进车内,腰弯成70度,露出一副憨态可掬的面孔,说:“吴老,您亲自来了?”
吴春天还是没有下车的意思,只是挪挪身体,点点头。然后慢吞吞地伸出一只手。
在这些小字辈面前,他有一种王者气派。
“谁要你们搞迎送往来的?”吴春天面无表情地“发难”。
不是发难而是高兴。蔡峰心里有数。
真是发难不是这种口气。
人到高兴时喜欢说反话。反弹琵琶是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