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突厥王朝的兴衰(2)

不容青史尽成灰:隋唐宋元卷 作者:张嵚


在中原王朝的历史资料里,突厥最初有两个很不光彩的名字:柔然铁工、柔然锻奴,这两个名字很形象地说明了他们最初的地位——小跟班。

突厥的祖先,现代普遍的说法是出自“五胡乱华”时期的“丁零”“铁勒”两个部族,他们原本游牧于叶塞尼河上游,公元5世纪时,柔然民族崛起于北方,他们被柔然征服后,迁徙至今新疆阿尔泰山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只是柔然民族的一个附属部落。柔然民族强大时,其刀剑等武器,多由他们负责冶炼,因此在中原的典籍里,他们也就有了柔然铁工、柔然锻奴等称号。突厥的得名,是因为他们迁徙至阿尔泰山地区后,因阿尔泰山形似战盔“兜鍪”,因此取谐音,被命名为“突厥”。突厥最早袭扰中原王朝的记录,应该是在北魏太武帝时期,当时他们跟随柔然部落,大掠北魏山西大同地区,当时地方官就有奏报称“以狼形战旗柔然部,格外凶悍”。不过在当时的战争中,他们的人口、实力都远不能与强大的柔然部相比,最多只是一支从属部落。

突厥命运的真正转折,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征伐柔然之战。公元42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御驾亲征,接连六战,将一度强大的柔然部落打得全军覆没,累积斩杀俘虏柔然军5万多人,基本解除了柔然对中国北方边境的威胁。游牧民族的部落联盟向来是松散的,强盛之时万众一心,但一旦遭遇惨败,也很容易分崩离析,遭到惨重打击的柔然,逐渐丧失对其从属部落的控制,就在同年年底,阿尔泰山地区的铁勒诸部发动暴动,脱离了柔然的统治。大约有30多万的人口从阿尔泰山东迁,向北魏王朝投降。中国西部草原,一下子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真空”。相对于兄弟部落的选择,突厥部则选择了留守。此后,突厥开始了漫长的反抗柔然压迫的战争。与此同时,出于牵制柔然部落的需要,彼时的中原王朝也相继与突厥建立了联系,首当其冲的就是北周的前身西魏。公元542年,阿史那上门担任突厥酋长时,开始派人到塞上与中原王朝进行贸易,而彼时的西魏王朝也对突厥极力拉拢。公元545年,西魏权臣宇文泰派胡商安诺盘为特使出使突厥,这是中原王朝有历史记载的,第一次与突厥的交往。次年,突厥派使团来到长安,向当时的西魏王朝朝贡,公元551年,西魏王朝将长乐公主下嫁给突厥可汗阿史那上门。突厥,这个新崛起的草原新贵,成了西魏王朝的“驸马爷”。就在同年,阿史那上门出动5万铁骑,大举进攻骚扰中国北方的柔然部族,柔然可汗阿那环在两面夹击下绝望自杀,突厥趁机将柔然部族的人口、牧场大肆收入麾下,实力猛增,阿史那上门自称“伊利可汗”。此后,突厥又远征西域,进入中亚地区,到公元567年,突厥与波斯萨珊帝国合兵,消灭了游牧在咸海的匈奴残部?至此建立了他们东起辽河、西到咸海的庞大帝国——突厥汗国。

在突厥汗国进行全力扩张的初期,与突厥汗国相邻的中原西魏政权,对突厥汗国援助颇多,双方使团往来频繁,赏赐丰厚,而这时期的突厥汗国,对中原政权也格外恭顺,屡次遣使通好。突厥开始“翻脸”,是在他们消灭柔然之后,从公元560年开始,频繁地侵扰北部边境州县,且骚扰程度较柔然更甚。这时期中国北方的北周、北齐两个政权正忙于互相攻杀,无暇北顾,因此对突厥王朝的侵扰,多采用拉拢、赏赐、和亲等手段,但求息事宁人。与此同时,突厥还积极地介入中原内战,比如在北周攻打北齐时,突厥就与北周合兵攻打晋阳,而在公元577年北周平灭北齐后,突厥却又收留了逃亡漠北的北齐宗室高绍义,立他为齐帝。同时期,北周与突厥的往来也日益密切,北周武帝的皇后阿史那氏就是突厥宗室,而突厥沙伯略可汗的夫人则是北周公主。如此密切的关系,使突厥在常年中原内战中大获其利,更惯于在各政权之间“搞平衡”,以谋求最大利益。而在公元581年之后,杨坚代周自立,建立隋王朝,往年的“搞平衡”当然就不复存在。相对于前朝的“和亲”“联姻”“忍让”,杨坚谋求的,是建立一个威服四方的大隋帝国,而彼时的突厥,正是沙伯略可汗在位时期,拥有骑兵40多万,已是大漠草原的霸主。两个政权之间,也势必开始一场针尖对麦芒的碰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