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60 年代的人口猛增和未来的投资问题似乎风马牛不相及。我认为,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和我们此前讨论过的因素相比,人口都不是影响投资的主要力量。但很多媒体却在大肆渲染这个问题,而且它又和“黄金60 年代”(golden sixties )这个概念紧密相关,因此,即使是从预测未来的角度看,我认为这个问题也是值得讨论的。
有些人一直在宣扬,人口是未来经济实现实质性增长的保证,这样的说法确实让人欣喜愉悦,但未免有些浅薄,事实上,这种观点所依据的论据非常简单。他们所说的,就是始于“二战”时期的出生率快速增长。除了个别停顿期之后,这种趋势一直延续至今。但到现在为止,这次人口激增还基本上表现为婴儿和学龄儿童的增加,直到近期才延伸到青少年。但这个群体的需求能力却相对较为简单。随着人口增长延续到20 岁左右的青年人,他们对汽车及相关商品、高档服装以及年轻人渴望得到的其他各种经济需要,也开始出现增长。反过来,这又带来家庭结构的变化与成员数量的增加,进而形成更大的经济需求,如对住宅、家庭用品和家具等日常商品需求的日渐增加。由于出生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婴儿和儿童群体的需求也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因此,相关商品的需求造就出一种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经济局面。
但评论家们对此却众说纷纭。他们认为,人口增长并不能带来经济繁荣。这些总体上尚处未成年阶段的群体仅仅是在花钱,而不是通过能带来足够收入的工作为社会创造财富。因此,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很多家庭不得不重新安排原已入不敷出的收支预算。而对一般家庭而言,基本上只能做到收支平衡。因此,当婴幼儿和青少年带来额外的支出时,父母就只能减少自己的支出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整个家庭的收支均衡。在这种情况下,由人口需求确定的经济总量依然如故。唯一变化的是需求结构,也就是说,收入支出结构将出现进一步调整,越来越多的收入将被用于购买食品,而人均收入和生活标准也必将江河日下。
那么,在上述两个截然相反的预测中,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呢?在当今的美国经济中,也许两者都无法被证明是对还是错。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体会: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日常需求给家庭预算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很大意义上只能依赖于家庭收入支出方式的调整,或者父母支出的减少。按照这样的预测,悲观主义者的观点似乎更合乎现实,因为在商品需求出现巨幅增长的同时,购买商品的可支配收入并没有实现同步增长,因此,也就不可能带来总体国民经济的真正飞跃。
但现实并不完全如此。在美国,弱势个体只要有足够的动力,他们就可以得到增加自身(以及社区)财富的机会。在其他国家处于永久性失业状态的家庭主妇,在美国却可以得到一份工作,成为家庭收入的辅助来源。随着家庭需求的日渐上涨,丈夫可以更努力地去工作,想方设法改善家庭生活,不断寻求收入更高、效率更高的工作。当青少年步入成人阶段之后,也会加入劳动力大军。因此,我们至少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认为,在子女不断成长的同时,一个家庭所能创造的总财富也在不断增加,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家庭需求。因此,经济总量也就出现了名副其实的增长。
总之,从总体经济水平上看,尽管人口增长的影响似乎还不能像很多人津津乐道的那样,成为创造“黄金60 年代”超级繁荣的坚实后盾,但也绝不至于像某些人设想的那样——只能导致生活水平的直线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