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 希尔与罗素堡窃案产生关联的时间,不是在窃案发生之后,而是在窃案发生之前。1985年的秋天,伦敦的黑社会圈子里曾有传言称,有人正在兜售一批工业钻石,希望找到合适的买家。一位线人向苏格兰场通报了这一情况,为此一名警探与查理 希尔联系,询问他是否愿意假扮一名来自美国的掮客,看是不是能发现点儿什么。
希尔抓住了机会,马上与那位卖家取得了联系。希尔给自己安上的新名字是查理 贝尔曼。“一个不错的名字,”他说,“里头有字母‘r’。”由于工作的关系,“贝尔曼”来到了伦敦。此后的几个月里,这位便衣警察与那位钻石贩子互相试探――希尔充分表达了他对完成这桩交易的意愿,那位钻石贩子则夸耀自己的货色――两名男子甚至建立起了某种程度的友谊。在一次闲谈当中,希尔有意无意之间告诉他的新朋友,自己是以艺术品销售为主业的。
那名极力兜售工业钻石的男子是个名叫汤米 考伊尔的骗子,来自都柏林。后来的几年当中,他的犯罪记录单会大大拉长,以至于警方把他称做“爱尔兰历史上的头号罪犯”。1990年,考伊尔差点儿实现了一个庞大的作案计划。此前不久,他和他的伙伴们从伦敦的一家速递公司盗窃了大笔国债债券,总价值达到了两亿九千万英镑。警方在希思罗机场逮捕了考伊尔,当时他正和两名同党准备搭乘飞机前往都柏林。警方从他们的行李当中搜到了价值七千七百万英镑的债券。这几个家伙被送上了法庭,但却出人意料地逃脱了罪责,考伊尔为此买下了一匹赛马,并且把它命名为“七千七百万”。
而在与希尔厮混的那段日子里,考伊尔不停地自我吹嘘,来证明自己是个黑社会的大人物。他宣称自己能搞到非常多的钻石。“我们在这儿讨论的,可以说是阿拉丁的宝藏。”他夸口道。
后来的某一天,考伊尔总是挂在嘴边的陈词滥调当中,居然出现了新内容。“我搞到了一幅画,估计你会感兴趣。”考伊尔对希尔说。希尔漫不经心地猜想,考伊尔递过来的多半会是一张色情图片。他瞥了一眼,是毕加索的画,不是什么淫秽的色情画片。接下来希尔又猜想,也许那只是一幅模仿毕加索画风的赝品吧,无论如何,仅从一幅彩色照片上是难以辩明真伪的。
一番调查验证了希尔的猜想。等到再次与考伊尔碰面的时候,希尔宣布了他的结论。
“听着,我对那幅画不感兴趣,我不认为那是真迹,”希尔说,“外面兜售的毕加索作品,比毕加索画过的还多。”
耐人寻味的是,希尔在考伊尔心目中的地位更稳固了。不久之后,也就是在1986年的4月,考伊尔又一次把话题引到艺术品上来了。
“将会有一桩关于艺术品的大买卖了,”考伊尔对希尔说,他压低了嗓音,语气凝重。“你有没有兴趣看看这其中的某些画呢?”
“是的,我当然想看。那桩大买卖,能有多大?”
“非常大。你将会在报纸上读到相应的内容。”
考伊尔的爱尔兰口音把报纸说成了“包子”。
“那将会是一票大买卖。”考伊尔又强调了一遍。
“哦,挺好。”希尔答道。
随后,就发生了那起震惊世界的惊天大案。罗素堡遭到劫掠,窃贼们满载而去,被劫走的包括维米尔、戈雅、梅特苏、庚斯博罗、鲁本斯,还有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