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儒门易家简史(3)

大易识阶 作者:米鸿宾


据《世说新语》“委罪于木”记载:丞相王导让郭璞卜卦,卦成之后,郭璞脸色非常难看,说‘公有震厄’有雷击之灾。王导问他是否有避灾的方法,郭璞‘命驾西山数里,得一柏树,截断如公长,至床上常寝处,灾可消矣。’后来王导就听了他的话,照作无误。‘数日中,果震柏粉碎,子弟皆称庆。’大将军王敦(王导堂兄)却说‘君乃复委罪于树木’你的灾倒是消了,却把罪推给了树木。

后来,郭璞四十九岁时为王敦所杀。

《晋书 郭璞传》:王敦之谋逆也,温峤、庾亮使璞筮之,璞对不决。峤、亮复令占己之吉凶,璞曰:“大吉。”峤等退,相谓曰:“璞对不了,是不敢有言,或天夺敦魄。今吾等与国家共举大事,而璞云大吉,是为举事必有成也。”于是劝帝讨敦。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敦将举兵,又使璞筮。璞曰:“无成。”敦固疑璞之劝峤、亮,又闻卦凶,乃问璞曰;“卿更筮吾寿几何?”答曰:“思向卦,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敦大怒曰:“卿寿几何?”曰:“命尽今日日中。”敦怒,收璞,诣南冈斩之。璞临出,谓行刑者欲何之。曰:“南冈头。”璞曰:“必在双柏树下。”既至,果然。复云:“此树应有大鹊巢。”众索之不得。璞更令寻觅,果于枝间得一大鹊巢,密叶蔽之。初,璞中兴初行经越城,间遇一人,呼其姓名,因以?褶遗之。其人辞不受,璞曰:“但取,后自当知。”其人遂受而去。至是,果此人行刑。时年四十九。

由此可见,郭璞非但预知了王敦谋逆必定以失败告终,而且对于自己之死于逆贼刀下,究为何人构陷、何人行刑、何处行刑、刑场地貌等细节也完全了然于胸,大有慷慨就义的壮烈。唯独因为不能取一善终,被宋朝洪迈(《容斋随笔》作者)嘲以“独不能卜吉以免其非命乎?厕上衔刀之见浅乎?!”这成了郭璞人生的一个败笔。由此看来,郭璞虽精于卜算,却不懂化解趋避之道,比起当代改个名字就能造就人生富贵的大师、高人们来,真是不值一提。

其实,洪迈此说谬矣,人可以知天,但不能胜天。易学的个中玄妙,洪迈或许还是不甚明了!不过,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中,讲了许多易学原理知识和技巧,不可错过。

说句题外话。

自古高僧不避高道,高人不避易。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科学家祖冲之是个道家人士,其成就不仅仅限于天文、数学等自然科学方面。据《宋书》记载,他不但精通乐理,而且还撰写了《易义》、《老子义》等哲学著作。其绝不“虚推(盲目崇拜)古人”,而要“搜练古今(从大量的著作中汲取精华)”之治学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祖冲之编《大明历》,也是古代重要的历法之一。该历法有三个“设法”,其中之一即是,“以子为辰首,位在正北,爻应初九升气之端,虚为北方列宿之中”――用易数解释历数。

唐代

唐太宗的重臣虞世南,留下了“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千古名句。

医圣孙思邈说:“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一个医生,不研究易经,你就不会达到给皇帝看病的水平的。现在的中医,望闻问切只停留在表面上,成了一句口头禅,太可惜了。现在中医只会问和切了。

孙思邈活了一百零二岁。孙氏七岁就学,日诵千言。他对阴阳、推步、医药无不精通,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于针灸创奇穴和阿是穴。

孙思邈认为:“对天道变化了如指掌的人,必然可以参政于人事;对人体疾病了解透彻的人也必须根源于天道变化的规律。天候有四季,有五行,相互更替,犹似轮转。那么又是如何运转呢?天道之气和顺而为雨;愤怒起来便化为风;凝结而成霜雾;张扬发散就是彩虹。这是天道规律,人身之气流注周身而成营气、卫气;彰显于志则显现于气色精神;发于外则为音声,这就是人身的自然规律。阴阳之道,天人相应,人身的阴阳与自然界并没什么差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