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目击之六:焚书坑包

中国高考报告 作者:何建明


对学生来说,什么事最解恨?十有八九会说考完一次大考后最解恨。自然,决定一生命运的高考,对多数学生来说,那无疑是最解恨的时刻。在高考现场,当三天的大考最后一声铃声响起时,当考生们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在跨出考场后,那种久积而又从未释放的情绪与情感,会如埋在地层深处的岩浆突然爆发一般涌出来。

我观察了1999年高考结束时的北京某一考场实景。有人开怀大笑地喊着:“别了死亡,我活过来啦!”有人搂住迎过来的母亲或父亲,失声痛哭起来:“我好苦,现在总算出头了!”有人则低着头,沉默不语地悄然躲开喧哗的人群,独自擦着溢出的泪;也有人又蹦又跳地将手中的笔和纸抛向天空……最让我惊诧的是,我看到有人抢过父亲手中的打火机,发狠地将几本《高考复习题要》连同书包,当场点燃并使之化为烟云,然后又发狠地用双脚踩了数下。有趣的是,站在一旁的父亲微笑着也走过去,协助儿子将半只未燃尽的书包重新挑起来,点上火,再痛快地燃烧了一把。最后,父子俩在熊熊燃烧的烟火中拥抱在一起,他们用这种特殊方式庆贺自己的胜利――儿子的胜利是赢得了考试的顺利过关,老子的胜利是宣告了精神上的彻底解脱。

许多学生和老师都曾目睹过高考结束时一次次庄严而欢悲交集的焚书仪式、坑包葬礼。

有个农村中学的老师说,他们学校每年在高考结束时,在学校操场上都有学生自发组织起的焚书仪式,而这种特殊仪式校方也阻止不了。“那焚书的场面极为壮观,几十个甚至数百个同学,每人将宿舍和教室里自己的全部课本和复习资料、考卷统统搬出来,堆放在一起,真的像山一样高。然后同学们把它点着,一样样地烧掉,火焰越燃越大,越燃越高,从白天一直能烧到天黑。有的同学在火堆旁跪着默默地祈求,也有人四肢直挺挺地躺在火堆旁一任高温炙烤,也有人在那里相互搂抱在一起痛哭……开始围着的仅是毕业班的同学们,后来其他年级的同学也来了,再后来老师们也围到了火堆前,大家一起默默地流泪,高声地欢呼,那种场面太叫人联想,太叫人想哭,太叫人歇斯底里了。不管是高考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都有一种情绪要告别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要告别一段难以忘怀的情结,要告别一段梦想与屈辱的努力……”这位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向我描述了他所目击的焚书场景及考生们面对焚书的心境。我从他的描述里感受到的东西很多,广大考生和老师在向这种必需又无奈的高考制度,发泄着自己心头那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情绪,同时也在为自己付出的巨大代价作最后的葬礼,或者说是祭奠。

书烧了,情了了。高考和为高考付出的每一天,每一题,每页纸,每滴汗,需要有一个碑、一片林来作证。

“来吧,我们每人献出高考前用过的最后一个书包,作为这片土地的肥料与养分,再栽上象征我们全班同学共同生命的小树吧!”在某学校前的一个小山坡上,一群同学庄严地摘下肩上的书包,一个一个扔进挖好的大坑里,大家轮流往坑里填土,然后在里面栽下一棵挺拔的小树,又细心地用脸盆、茶杯、小勺浇上水,最后排队列在小树的周围,举手宣誓:我们的昨天刚刚结束,生命还在继续,努力吧,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

当我听完这段故事,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在想,经历了高考的中国学生们,他们才是度过了真正意义上的“成人节”。因为只有经历过高考的人,才能体味到什么是梦想与光荣,什么是努力与无奈,什么是痛苦与屈辱。经历高考,标志着孩子们开始成熟,开始了崭新的人生。

有位城市的考生家长对我说,他孩子参加完高考后,也采取了焚书的形式告别中学,起初他和妻子都反对孩子这么做,认为不应把书烧掉,应该留下,或者卖掉也值几个钱,可孩子不同意,坚决要烧掉。后来他和妻子没有阻拦儿子的行动,他们感觉应该尊重孩子。孩子在烧完书本后大哭了一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只觉得这么多年太苦了,你们当父母的也很苦,我不想再回忆小学、中学所走过的每一步路。上大学了,我要重新做我自己想做的事,要不这个世界上就会失去本该是我的我。

我想无论是谁,我们确实应该深思一下这位孩子说的话。它关系到我们整个民族的教育形式与内容,改革与未来,而且又何止是教育问题,应该是未来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本源啊!

人类是决定世界所有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因素,而青年一代,则是决定这个世界的未来的全部因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