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8.惊现,青松做伴重见天(1)

北京人头盖骨之谜 作者:李家晔


回想起这个情节,钟振兴很是愤怒。他看过太多的日本人在战时欺负中国人的镜头,像这样强硬的店主夫妻真是很少见,他要为他们这样的硬骨头精神而叫好。在看到这场血战结果之前,钟振兴还是更想说出第一颗头盖骨发现和重见天日的过程。

第一颗头盖骨就静静地躺在陈志强的屋底下,并且还有了陈老汉做伴,这下它不会寂寞了。陈志强是老宅的主人,他苦心经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新中国他终于过上了安定的生活。政府给了很多就业机会,他选择当了一名工人,儿子陈立业也茁壮成长起来。

陈立业生于1942年,他爷去世时他才两岁。陈志强和陈立业住在这祖宗留下的宅子里,生活了一辈子。人家发财买了新房,左邻右舍一个个搬走,他们还是铁板钉钉般的在这幢老宅子里。陈志强一直硬朗,还健在,陈立业的儿子和女儿大学毕业后搬到新居,不过经常会来老宅探望。20世纪90年代,他们家又一代降生,虽不是生在这所宅子里,但也算是四世同堂,经常相聚,一家人也过得和睦温馨。陈志强心态非常好,他总是教导儿孙们要本分,立本持家,国家好了,社会进步了,更要踏踏实实工作和生活。平安顺利是最大的福,别想着暴富,安心地过好平凡的生活就很难得。(这大概陈老汉给他们定好“志强”、“立业”名字的最好诠释吧)

上个世纪末,当他们的左邻右舍一个个搬走时,就剩下他们孤零零一家在此。周围稍远处已是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有房地产开发商来找他们买地皮,出高价让他们搬走,无奈陈志强老人死也不同意。有人说他们:“你们是捧着金饭碗也不会过生活啊。守着这个老宅干什么啊?把它卖了换个新房,手里剩下的钱还绰绰有余呢。”

这当然是别人的想法,儿孙们也动了心,劝陈志强搬家,住到高档小区去。但老人就是不肯,他是一个很和善的老人,什么都好通融,就是房子的事说不下来。

儿孙们无奈去劝陈志强的老伴,老奶奶给出的回答是:他们在这住了一辈子,习惯了,也不想搬了;还有,这是他们的老祖宗交代的,还是别为难老爷爷了。当然,儿孙们也知道,他们的老祖宗,也就是陈志强的父亲,就埋在院子里,也许这就是他老人家最不想搬的原因吧。抬出这个老祖宗,儿孙们再也无话,他们当然不敢把老祖宗卖了。

隔壁的美国公使馆主人在建国前就跑了,之后几经易主,搬进来一家单位。上世纪70年代末中美建交时,美国人还来探视过他们曾经的公馆,想把它收回去,无奈没有谈成,美国只好在另一处建了他们的大使馆,样子跟原先的公使馆几无二致。改革开放很多年后,做了很多年邻居,公使馆里这家单位悄悄换成一家外资公司。新公司把原先的房子给拆了,建起了一幢几层的楼房。但是唯一保留的是,里面的十棵松柏没动。它们栽得很是整齐,看来是有些年头了,依然长势旺盛,比陈立业他们的房子高多了,从他们院里一眼就能看见这几棵松柏。进过这家公司院里看过这几棵松柏就知道,其中一棵粗很多,长得也更高大,也就是靠近陈立业他们屋正中的那棵。当然,这几棵松柏是当年美国公使和参赞种的,如今他们早已不在人世,而他们种的这几棵树还健在,中间那棵高大粗壮的,是因为当年挑的好苗做记号,下面又挖了地坑,松树自然就长得更好。

90年代末,这家外资公司也搬走了,剩下一幢空空的大楼,再也没有其他公司搬进来,没有人知道原因。这时就有人来跟陈立业家谈房子,出了很高的价钱都没谈成。如此几次,还动用了政府的力量,最后还是失败,这个问题就一直搁置下来。

曾经热闹的胡同和四合院,已变得静悄悄的。周围没了邻居,就陈志强和陈立业父子一家在此,像个孤岛一样。但他们并不孤独,几步之外就是热闹的市区,陈志强老夫妇倒是很喜欢这种闹中取静。他们生活很有规律,早晚都出去散步、锻炼,白天还有很多老友来他们家小院,悠闲安适,这样的生活的确很美好。陈志强老人很清楚,周围的空房子,还有隔壁这栋空楼都没拆,也都没住人,就是等着要他家这块地皮。他现在没有其他的忧虑,唯一的就是担心他去世后,这栋老宅可能保不住。所以,他要好好地活着,健康快乐地享受晚年,他也这样鼓舞老伴,很高兴的是他们这样做到了,并且很少生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