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夸大事实,将人或物理想化、简单化、模式化;谚语也还插科打诨,而且在使用语境中,谚语的真实含义与其可能产生的意义没有多少关联。因此,在地区语境中,谚语所反映出来的严重的厌女情绪有可能经过讨论和被人嘲弄后而减弱(Yankah 1989b:136)。谚语的语境价值取决于说话者论争的需要。话虽如此,关于性别的谚语通常表现出一种主导性观点。
笔者从书面材料和口头交谈中搜集而来的15,735条谚语,全部被列入本书的研究范围,而最广义上的谚语是被当成一个粗略的、现有的跨文化文学体裁的一部分来加以考察的。然而,反映男性观点、鼓吹男性性别优势、保护男性利益特权的谚语数量之大,影响之深远,的确令人乍舌。如果说谚语能反映“真理”,那它所反映的真理当然总是深藏在利益之下的。从女性角度出发获求“真理”并非易事,不仅仅在谚语中如此。
在许多社会里,女人的观点并未得到足够的体现,甚或被排除在公共领域和公共事务之外。而笔者搜集到的口头或书面谚语(如谚语集和谚语词典)同样没有充分体现出女人的观点,尽管笔者曾经刻意地去寻找和问求。由于书面资料相对匮乏,系统地研究过去女人的所思所想从来都是一项艰难的工作。谚语不外乎反映了人类历史的规律,而妇女的观点和声音,尤其是那些富有争议的观点和声音,相对较晚才进入公共空间。我们先祖中沉默的多数甚至很有可能表面遵从社会统治秩序,大部分的谚语视社会统治秩序为“自然”秩序。不过,我们将从本书看到,尽管女人面临诸多困难和限制,她们的巨大影响和权力在谚语中始终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