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主:于女士,44岁,职员;小亮(于之子),19岁
事件记录:
于女士的问题听起来有些严重,她说,别人过元旦时全家热热闹闹,可她却陪着儿子在派 出所度过了一周。她18岁的儿子小亮在和别人打架时把对方打成重伤,刚刚赔完医药费,不 料又有家长找上门来,说小亮把他们的女儿搞成习惯性流产……据于女士说,在他们那个街 道,小亮算是个小霸王,不仅聚众打架,有时还抢钱偷东西。为此,小亮不仅被学校开除, 也早就成为了派出所的“常客”,再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这样一个儿子,身为公司总经理的于女士真是没了主意,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她拔通了 心理咨询室的电话。
咨询过程:
这一天是大风降温,于女士的头发和衣服上还沾着沙尘,一进门,就沮丧地坐在咨询师对面 发起牢骚。
于女士:我那个孩子,真是(摇摇头,叹了口气),我真不知拿他怎么办好了。
咨询师(端过一杯茶):您不要太着急,如果不介意,能告诉我您家庭的一些情况吗?
于女士(愣了一下,冷笑):怎么说呢?我和孩子他爸早就离婚了,孩子判给他爸。
咨询师:你们什么时候分开的?
于女士:十几年了(迟疑片刻),对了,那年孩子不到两岁。
(于女士的谈话很有分寸,对咨询师提出的问题,她虽然有问必答,但也决不多说。从中, 咨询师感觉她在为儿子着急的同时,也伴有深藏的冷漠。)
咨询师:也就是说,那时孩子几乎没有断奶,请解释一下,为什么那么早就离开他?我是 指您的孩子,毕竟他还太小,正是最需要母亲的时候。
于女士(用审视的目光看了看咨询师):我觉得这话有点扯远了,我现在在和您谈孩子, 没有谈我的私生活。
咨询师:您不要误会,我并无意探讨个人隐私,但您的孩子,怎么说呢?听起来情况不太 好,需要从根源上挖掘,所以得了解他的生平经历,根据您所谈到的一些情况,我认为与他 的亲情缺失有一定关系,如果想了解他,需要从家庭关系入手,所以请您配合。
于女士(迟疑片刻):好吧,我在他刚断奶的时候就走了,原因嘛,我就不多说了,我只 谈与孩子成长有关的,后来他跟他爸爸过,爸爸脾气不好,爱喝酒,总打他,孩子应该是在 他爸的拳脚和棍棒下长大的,不过这个孩子也总在外面惹祸,有时他爸也不得不找我一起去 学校和派出所解决。
咨询师:在此事发生之前,您和他爸爸谈过吗?要知道,如果再不采取措施,他可能会走 向犯罪。
于女士:是的,我们谈过,但一说起教育孩子我们就吵,他说我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我 说他太粗鲁武断,反正总是不欢而散。后来折腾得我也懒得找他了,索性自作主张,想把孩 子送到工读学校寄宿,可孩子也不知从哪知道了,先找我吵了一架,然后就出去打架,把 人打成重伤。
咨询师:既然您已经决定送他到工读学校,为什么还来找我们咨询?
于女士:因为没人帮我拿主意,我不知道这一步走得对不对,孩子虽然成天惹祸,但他毕 竟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尤其是这几年,可能是年龄大了,越来越想他,他也越来越爱给我 惹事,有时候我也内疚,在他最需要母亲的时候我没有尽到责任。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 我不在他身边,是不是有一个地方能帮我管管他,我不能眼看着他就这样下去。
(说到这里,于女士的眼圈红了,在谈到咨询动机时,她显得语无伦次,咨询师认为,她实 质上是在尽责任的问题上力不从心,才导致她作出这种选择,同时伴随着不知所措。)
咨询师:那么,您想没想过为什么您一提出工读学校的事,孩子就更加发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