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清“海禁”和西方“海禁”的分别(2)

被误解的中国:看明清时代和今天 作者:梁柏力


在18世纪后期(乾隆中后期)之前,即使是西方列强也仅能在亚洲占有一些据点(如印度的孟买、加尔各答、果阿、清奈和本地治里,中国的澳门,马来亚的马六甲和印度尼西亚的巴达维亚等)或霸占一些人烟稀少的岛屿(如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群岛和安汶岛,以及菲律宾群岛等)。这些据点主要被用做海外贸易的集散转运站,而且西方国家往往需要得到邻近的亚洲大国(如明清帝国和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允许才能够占有这些据点。

西方列强要到18世纪中期以后,才具备足够的实力征服印度和东南亚的大片土地85,在此以前,英国、荷兰和葡萄牙等国仅能依靠海军来控制一些航道。武装力量比不上西方国家的明清帝国(见第六章第一节)要在东南亚扩张就更加困难了。

另外还有经济方面的考虑。随着私人海上合法和非法贸易的发展,中国从东南亚和印度输入的商品已从郑和时期的贵重品,扩大到日常生活用品86,而一些过往的奢侈品也渐渐变成了大众消费品。田汝康教授的研究显示,郑和从西洋引进胡椒到中国后,胡椒很快便成为广大群众的食品,明朝更用胡椒作为军饷和薪俸的一部分87。到了清朝,中国也开始从东南亚和印度输入大米、棉花和蔗糖等。

但中国和欧洲的区别在于,在中国境内也大量生产棉花、蔗糖、山椒和香料等88,这些中国出产的山椒和香料,可以用来替代部分西洋胡椒和香料。因此,中国海商不可能像欧洲的东印度公司那样,垄断一些商品的供应。没有垄断权,商品价格便不可能随便提高,因而海外贸易利润也有上限;但另一方面,殖民地在军事和管治方面的开支极为庞大。因此,明清帝国在东南亚设立殖民地、控制海外贸易的经济效益便成了问题89。

在明清盛世,如果中国真的向海外扩张,它最有能力征服的地方是一些像菲律宾那样人口稀少、土地贫瘠的岛屿,但这些岛屿的经济价值不大。西班牙人非常不满意菲律宾这块殖民地,因为它是一块不毛之地,既没有胡椒和香料,也不能开矿和种植。西班牙人只不过利用马尼拉作为美洲与中国、日本、东南亚和印度贸易的集散中转站而已90。同样,清初征服台湾所得到的经济回报也是有限的。

但明朝并非对海外全无兴趣。万历皇帝听闻吕宋有金山,曾派遣官员到菲律宾采金,后来才知道是误传91。如果菲律宾真是产金之地,明清历史可能会被改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