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量生产,大众消费

美国电影美国文化(第二版) 作者:(美)约翰·贝尔顿


公共奇观

随着放映机的出现(1895-1896),电影最终成为大众消费的形式。当然大量观众此前都在剧院看过演出。在剧院里,歌舞剧、流行剧、音乐剧、诗剧、古典小品、演讲、幻灯片都以现场表演的形式呈现给成百上千的观众,而电影与这些表演大不相同,这些形式要么依赖于现场演出,要么以幻灯片的形式,由主持仪式的人积极参与,组编成最终的节目。

虽然电影影像通常呈现的是某种正在进行的行为,但是这些影像都是大规模拍摄,且提前制作好的,电影院为观众轻而易举地再现这些影像,而很少或者根本不需要演员的现场参与。尽管早期的放映商以更能吸引观众的方式剪辑电影,或者伴随电影进行一些演讲或讲座,可他们的创造性和控制力是有限的。虽然如此,观众还是欣赏到了电影的神奇技术:栩栩如生的列车、冲击海岸的波浪、街道行人,以及摄影术和摄影机所产生的魔力等。

随着放映机的出现,观众与那些影像的关系不再是个人的,不再类似与电影视镜这样的窥视设备的关系,那些设备通过在单一的摄影卡上连续的影像,而非赛璐珞上的影像来再现行为与动作。影像突然变成公众性的了——一种成百上千观众共同分享的东西。与此同时,观众看到的影像从1-2英寸(2.5-5厘米)高的小型皮影扩大到6-9英尺(182-275厘米)的真人尺寸。观众不再通过一个小洞窥视电影,而是与其他观众共同欣赏电影。

中产阶级的娱乐

从1896年到始于1905年的镍币娱乐时代,电影观众(至少在美国)大都是中产阶级观众。他们曾经去观看歌舞演出,以及各种各样的戏剧和娱乐等。电影确实成为集多种表演于一体的娱乐类型,它与不同形式的娱乐场所和现场表演相伴而生。虽然观众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但是入场费还是倾向于排除低层阶层,电影的长度也是如此。因为电影的放映时间皆超过两个小时,而工薪阶层的劳动者由于一周工作60小时,一周的工资低于4美元,而无法支付入场费和腾出空闲的时间。

电影本身的发展反映其放映的不同背景。在1905年以前,电影主要在歌舞厅播映。电影作为一个亮点吸引观众,它只是在更广泛的电影概念范围内的一系列表演,本身只是不同表演的一部分。放映的电影多是现实的记录(纪录片、风景名胜)、歌舞剧、流行剧的节选、幻影行驶(phantom rides,在移动的车辆前拍摄的电影)、技巧影片(即利用慢动作、回倒、代替或多镜头技术来展现神奇的动作)。

早期电影研究学者如汤姆·甘宁(Tom Gunning,1990)认为这种具有诸多吸引点的电影主要是一种展示片。作为一个拥有引人注目的描述性标题的影片如《苏格兰玛丽女王的死刑》(The Execution of Mary Queen of Scots,1895)或《电刑大象》(Electrocuting an Elephant,1903),为观众呈现了这种刺激的场面。像尤金·山道(Eugene Sandow)这样强壮的人在镜头前舒展筋骨,异域的舞蹈家法蒂玛(Fatima)也参与表演和拍摄。某些色情电影如《从脱衣舞女到滑稽剧女王》(From Showgirl to Burlesque Queen,1903),依赖更为传统的表现主义,妇女在摄影机前宽衣解带或者充满挑逗地望着摄影机。

在1906年之前的早期阶段,电影强调的是表演而不是叙事。那个时期的电影模式多是呈现现实,现实剧在1906年之前的数量超越了虚构电影,到1906年之后,虚构故事片的比例开始大幅度增加,而现实剧变得越来越不流行。这种电影类型的转变很迅速,到1908年,96%的美国电影讲述的都是故事。叙事的正规化作为美国电影中的一个首要范畴,标志着电影作为一种体系开始发展到更高阶段,这是伴随电影发展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

镍币影院:集体经验

剧院于1905年开始专门放映电影。电影院实际上在全国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出。它们被称为“镍币影院”(Nickelodeon),是因为入场费刚开始只是一个5美分镍币(后来升到10美分)。在商场的娱乐区或购物区附近很快配备了这种小型的、拥有20个座位的影院。它们快速转变成为小影院。入场券价位低,而且电影时间的压缩也吸引了一个新的阶层,一个电影娱乐以前忽略的阶层——工薪阶层。

在此之前,工薪阶层娱乐囿于家中、教堂、沙龙或社区俱乐部。镍币影院使社会的贫穷阶层(包括新移民)从当地社区的种族社会生活中走出来,进入到更为多样化的公共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不同阶层与宗教阶层构成同一个电影社区。与此同时,这些影院继续吸引早期在歌舞院观看电影的中产阶层。

镍币影院从未像一些史学家声称的那样成为美国民主的大熔炉,但在1910年以前,它确实为2600万美国人提供了一种普遍的娱乐节目,这些人是全美一万多家镍币影院每周主要的?费者。来自不同背景的数百万美国人也因此第一次共同观看同一部影片,分享共同的体验。随着镍币影院的普及以及电影观众的急剧膨胀,这些影院开始担当起创造中产阶级文化的功能。

正如《哈珀》(Harper)杂志上的一位作家在1913年参观一家镍币影院后的描述:一旦来自不同种族、社会及经济阶层的人坐下来看电影,他们就成为同一群体的一部分,都为银幕上类似梦境的电影着迷。这种乌托邦式的理想(或普遍中产阶级)或无阶级的观众社会也许永远不会实现。但是,它的潜在可能性确实存在,因为电影本身是一个全国范围的大批量制作与放映的机构形式。

赢利:提高质量后带来的利润

电影业越来越稳定。1908年,大多数电影制片商凝聚起来,建成了电影专利公司(Motion Picture Patents Company,简称MPPC)。该公司致力于电影制片、发行及放映的各环节(参见第四章“制片厂体制”)。在电影专利公司成立后不久,放映商和电影制作人都开始热衷于开拓市场,包括吸引越来越多的常去剧院或歌舞厅娱乐的“高级阶层”观众。

与此同时,纽约市市长却下令关闭所有的镍币影院,认为它们对“本市的形象和精神健康构成威胁”。放映商和电影专利公司的成员几乎同时作出反应,开始一场改善电影内容和影院条件的运动。同时,放映商开始通过提高电影和影院质量有意识地讨好中产阶级顾客。他们为妇女和儿童提供半价,修葺影院外观,消除种族电影中的低级因素和外语歌曲,以及提高票价。

电影制片人为迎合更高层的观众,开始计划提升电影内容质量。他们进行自我审查,控制那些有可能冒犯中产阶级品味的电影内容。他们主动把电影交给全国审查局(一个独立的审查机构)。为迎合中产阶级的情感方式,他们还转向更多的经典作品。1908年,电影题材主要来自报纸头条新闻、歌舞剧、滑稽的日常故事、政治卡通片、传奇神话和流行歌曲。然而,1907-1912年,维塔格拉夫公司(Vitagraph)发行了50多部影片,这些影片内容以文学、历史或圣经为基础进行改编。电影制片者还开始改编一些作家的作品,如爱伦·坡、查尔斯·狄更斯、埃米尔·左拉、列夫·托尔斯泰、维克多·雨果和威廉·莎士比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