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藏地密码》:所有的野心都是消费品

藏地密码4 作者:何马


第十六部分:

文/李黎

这本书是蓄势已久的一部作品,之前已经在网络上红得发紫:谁不钟情于西藏呢,不管去过没去过的,谁又不在乎密码呢,这个词虽然有些泛滥但还是能刺激人的神经。西藏+密码,书名就是一个很大的谋划,加上时势,这本书想不红都难。

关键是看它能红多久。这就要把上述天时地利全部剥离掉,仅看小说的内容了。

最初几页感到文字有些僵硬,作者并不打算在行文中追求抒情或意境,这一点很像侦探推理小说中的“硬汉小说”流派。作者显然就是一个硬汉,不然不会喜欢冒险,也不可能独自一人穿越随时造就死亡的可可西里和西双版纳并且成功。看开头几章,有时不禁为作者的粗糙摇摇头,比如卓木强巴和唐敏相遇的情景。但是想想,这说明作者实在,用力的点是故事情节的推进,冒险的展开,而不是用一个氛围或情调给你当头一棒。

一个硬汉往往有很大的野心。这本书就是作者的野心所在。作者野心勃勃地要塑造一个传奇,描写一段大历史,并且融合宗教、西藏和探险,并且加入了希特勒、斯大林等好莱坞大片里的元素。这些仅仅是素材,更难的是作者必须要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为出发点,然后在其中纳入一个全新的体系:宗教的、历史政治的和藏獒的,最后,小说还需要对人性、欲望、信仰和生命这些大问题做必要的表态和分析。用一本书完成这些野心,确实太难了,但作者做到了这些。作家阿来的评语非常确切,也道出了这本书成功的关键所在:神秘加似是而非。

神秘是指作者充分把握了太多的人对西藏所抱有的情感,以及西藏自身至今依然散发迷人魅力的神秘感。这是一个能量巨大的心理暗示,让人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这部作品,让这部作品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似是而非,是在西藏的神秘感的基础上塑造各个层面的体系,也就是上文说的宗教的、历史政治的乃至藏獒的――已经有人对这本书的知识真伪进行分析批评,这就比较无聊了,因为这是小说,不是阐述历史,不是文化随笔。你为什么不对《夺宝奇兵》《藏龙卧虎》《功夫》这些展开知识勘误呢?除了知识体系的似是而非,作者叙述上也是似是而非的,大开大合,时间和空间的快速转换和跳跃推进,都使得这本书故事性更强,而知识在这里又成了故事推进的动因。为了吸引读者,作者使用了一切可以调用的因素;而为了探究生命、人性和信仰这些和西藏、和大都市息息相关的终极问题,作者又使用了这个探险故事。

这是整部小说的几个层次关系,了解了这一点,大概也了解了这本书为什么能红,也能预感到这本书能红多久――不敢说太长久,但在没有全方位超越和覆盖它的作品出现之前,它是独一无二的。

这部天生为了畅销而写的小说,除了好看,或许也能让我们“壮怀激烈”,甚至可能带着少数人“穿越生活与平庸的可可西里”。更为关键的是,它能让我们在消费中产生激情和梦想,产生一种“生活在别处”的冲动,然后,再把心中涌起的血性和野性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消费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