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色的马鞍(1)

蒙文课 作者:席慕蓉


 

金色的马鞍搭在

四岁云青马的背上

现在出发也许不算太晚罢

我要去寻找幸福的草原

寻找那深藏在山林中的

从不止息的涌泉

金色的马鞍搭在

五岁枣骝马的背上

此刻启程应该还来得及罢

我要去寻找知心的友人

寻找那漂泊在尘世间的

永不失望的灵魂

这是我仿蒙古民谣中的短调歌曲格式所写成的两段歌词。

金色的马鞍,蒙文的发音是“阿拉腾鄂莫勒”,在蒙古文化里,是一种幸福和理想的象征。

长途驰骋,原本只需要一副实用的好马鞍就可以了,然而,把马鞍再镶上细细的金边,则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

越接近游牧文化,越发现这其中有着非常丰富的面貌,在这里蕴含着许多含蓄曲折的憧憬,许多难以描摹的对“美好”的祈求和渴望。

我是不知不觉地逐渐深陷于其中了。

对于自身的转变,是要在此刻回顾之时才能清楚看见的。

第一次踏上蒙古高原,是在一九八九年的夏天,站在辽阔的大地之上,仰望苍穹,心中真是悲喜交集,如痴如醉。

经过了半生的等待,终于见到了父亲和母亲的家乡,那时候,我真的以为自己的愿望已经圆满达成了。

想不到,那个夏天其实只是个起点而已。

接下来的这几年,每年都会去一到两次,可说是越走越远,东起大兴安岭,西到天山山麓,又穿过贺兰山去到阿拉善沙漠西北边的额济纳绿洲,南到鄂尔多斯,北到一碧万顷的贝加尔湖;走着走着,是见到了许多美丽丰饶的大自然原貌,也见到了许多被毁损的人间恶地,越来越觉得长路迢遥。

在行路的同时,也开始慢慢地阅读史书,空间与时间彼此印证,常会使我因惊艳而狂喜,当然,也有不得不扼腕长叹的时刻。

十几年的时光,就如此这般地交替着过去了,如今回头省视,才发现在这条通往原乡的长路上,我的所思所感,好像已经逐渐从起初那种个人的乡愁里走了出来,而慢慢转为对整个游牧文化的兴趣与关注了。

还有一点,似乎也是在回顾之时才能察觉的,就是我在阅读史料之时对“美”的偏好。

在这条通往原乡的长路上,真正吸引我的部分通常不是帝王的功勋,不是那些杀伐与兴替,而是史家在记录的文字中无意间留下来的与“美”有关的细节。

这“美”在此不一定专指大自然的景色,或是文学与艺术的精华,其中也包含了高原上的居民对于人生岁月的感叹和触动。

一个民族的文化通常是奠基于自然气候所造成的土地条件与生活方式,而一个民族的美学则是奠基于这个民族中大部分的人对于时间与生命的看法。

可惜的是,在东方和西方的史书上,谈到从北亚到北欧的游牧民族,重点都是放在连年的争战之上,至于这些马背上的民族对于文化的贡献,大家通常也认为只是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而已。

很少有人谈及这些民族所拥有的心灵层面,也很少有人肯承认,其实,在东西方的文化史中,游牧民族独特的美学观点,常是源头活水,让从洛阳到萨马尔罕,从伊斯坦堡到多瑙河岸,甚至从波斯的都城到印度的庭园,所有的生活面貌都因此而变得丰美与活泼起来。

在苍茫的蒙古高原之上,严酷的风霜是无法躲避的,生命在此显得极为渺小与无依,然而,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考验之后,再渺小的个体也不得不为自己感到自豪。而对当下的热爱,在漂泊的行程中对幸福的渴望,对美的爱慕与思念,那强烈的矛盾所激发出来的生命的热力,恐怕是终生定居于一隅的农耕民族所无法想像的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