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琉球国原是中国亲密无间的藩属(1)

激荡中国海:最后的海洋与迟到的觉醒 作者:王佩云


百余年前好端端的那个琉球国,以冲绳群岛、宫古群岛、八重山群岛为中心,总共有140多个大小岛屿,最大的岛屿是冲绳诸岛中的冲绳岛,也称大琉球岛。其西侧为中国东海,东侧是太平洋。琉球国的都城首里,在今日的那霸市东郊,历代琉球国王都在这里居住和处理政务。据说冲绳最西端的岛屿,晴天可以隐隐约约看得见我们的台湾岛。福建也有文人士子描述:"霁日登鼓山,可望琉球。"这里指的大概是小琉球,而非大琉球。所有这些都说明,琉球紧挨着中国,是中国真正一衣带水的近邻。《 明书 》记载:"琉球在海东南,自福建梅花所开洋,顺飙利泊,七日可至。"

中、琉两国愈走愈亲近,主要在明、清两代。洪武五年( 1372年 ),大明王朝开国之后,朱元璋派使臣杨载出使琉球,代天子宣读诏书:"朕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是以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明朝东南,远据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从此大明朝与琉球中山、山北、山南正式建立藩属关系,凡国王登基都主动接受来自明朝皇帝的册封,相互之间定期开展中国"厚往"琉球"薄来"的朝贡贸易。第一次中山国王派遣其弟随杨载入朝进贡当地土特产,包括马匹、牛皮、硫磺、红铜、苏木、棹木扇、磨刀石、海螺等,明太祖回赐大明历法及文绮、纱罗等贵重物品,还针对该国做饭无釜甑,耕田无铁制锄犁,生病不知有医药,特地送去了这些生产、生活必需品。此后琉球每年都前往中国进行朝贡贸易,也一直沿用明朝的历书纪年。

原来琉球"三山分立",中山国势力最强,而山北、山南也不肯示弱,相互征战不断,人民深受战祸之苦。朱元璋获悉,特地颁诏劝和,颇为动情地说:"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朕闻之不堪悯怜焉。"他还苦口婆心劝谕三山之王,"能体朕意,息兵养民,以绵国祚"。不久,中山、山北、山南果然罢战息兵。大明朝廷使臣赴琉球也坚持不偏不倚,必定遍访中山、山北、山南三国,赏赐之物也力求一碗水端平,避免三王之间生出新的猜疑和矛盾。

洪武二十五年( 1392年 ),朱元璋见琉球地广人稀,生产技术落后,农渔和交通运输发展迟缓,"地无货殖,不通商贾"。他下了一道圣旨,从福建迁移36姓会农桑,懂舟车,且有一定文化素养的臣民去琉球,以扶植和促进该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琉球国人的热诚欢迎。来自福建的36姓人,有的还是福建素养很高的大户,他们很快融入当地社会,成了琉球的先进生产力,也成了琉球开拓对外交往的先驱,迅速扩大了与中国、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的商贸往来,促进了琉球国的繁荣兴旺。据史籍记载,迁往琉球的福建居民及其后代,很多都成了琉球治国安邦的栋梁,往来大明王朝或其他国家的使者也由这些中国移民担任。大体的分工是,主持刑名的司法官、主管钱粮的那霸官和专门负责收集信息的情报官,由琉球本地人担任;而主持外事的长史、通事,"皆三十六姓人也"。

明朝景泰年间,琉球中山王先后征服山北、山南两国,统一合并为琉球国,立即派遣使者到中国说明情况,请求继续保持宗藩关系。大明皇帝尊重琉球国人的统一愿望,颁布了敕封琉球新国王的诏书。有史料说,这份诏书一直被统一后的琉球国视为"镇国之宝",一直为琉球王室所珍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