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撒娇耍赖的时刻,已经有了记忆,还朦胧记得当时的心理活动。所以我很擅长和爱哭闹的小孩过招。
一、哭是武器。我心里清楚的很,小孩子哭,除了饿了、困了、身体不舒服或者受伤,最常见的就是把哭当作武器,逼迫大人就范。这个时候,如果像我奶奶一样,不加识别地支持,就会越来越娇气,凡事都要挑战规则,很难缠。
二、对哭闹的免疫力。后来,我再遇到像我当初一样欠揍的小孩,当他提出不合理要求,不论怎么哭闹,我都不会答应,心里还很得瑟地想:你玩的把戏,姐姐我几十年前就玩过,哼!倒也不会真的揍他,我向来反对武力解决问题。小孩子的招数有限,让他都使个遍,如果他见怎么都难以达到目的,才舍不得那么多眼泪呢!
三、第一逆反期。一般说来,从两岁到五岁之间,孩子处于第一逆反期。这时候的小孩通常逆反心理很强,故意反抗,执拗,任性,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不听话。这时候的孩子很喜欢说“不”,对某件事情也会固执,比如要求爷爷喂饭,换个人就不行。
3.“群魔乱舞”
有一年端午节过后的星期天,雨后初晴,空气清新,我带十来个孩子去山上采野花,所有的孩子一起动手,不一会儿就采了一大束,我们乐呵呵地回去,找了个大瓶子插起来,正得意呢。忽然有人来报信:可不得了了,你大奶奶过世了!是意外,我们都没想到。
我让妹妹带着这群孩子在家里,我去看了大奶奶最后一眼,并在那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快到中午的时候,我回去给这些孩子做饭。
刚进院,就见妹妹的表情不对,她拧着眉头很不耐烦:你快看看这些孩子吧,说谁也说不听!
我进屋一看,呵,那场景只能用“群魔乱舞”来形容:房间里只要他们能拿得动的,都成了玩具,包括枕头、枕巾、毛毯、沙发垫、瓶子、剪刀、螺丝刀之类的东西,正互相打着玩呢,见我进来,都楞在了那里,面面相觑,手里还拎着那些东西。房间里乱到了极点。
我来个先声夺人:哎哎哎,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都反了是吧?我环视了一周,孩子的眼神里只有尴尬,没有恐惧,他们知道我不会打人。
我见到脚下扔着一块枕巾,就拍拍离我最近的小孩的肩膀,指着那块枕巾问他:这个是你扔的,对不对?他摇了摇头,我继续问:那你告诉我,是谁扔的?这个孩子现出了为难的神色,我知道他怕“供”出同伙,别的孩子怪他,也怕我责怪。我提高声音对所有孩子说:既然已经玩了,我也就不责怪你们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谁拿的东西,谁把它放回原位。我再问身边的孩子,他指了指另外一个小哥哥,我又和颜悦色地问那个孩子是不是他拿的,他点头承认。有了这个开端,其他的孩子也就没了顾虑,最后所有的孩子都确认好自己拿的东西。
在复原位之前,我先做了个检讨:这个事情也有点怪我,是我没有说清楚家里哪些东西可以玩,哪些不能。那我现在来告诉你们吧,枕头、枕巾、毛毯不能玩,这些是睡觉时候要用的,不能弄脏,弄脏了就得洗,你们还是小孩子,洗不动,就得大娘来洗,你们舍得累着大娘吗?孩子们摇头。我继续说,剪刀、螺丝刀这些东西,很容易扎到人,无论是扎到自己还是别人,都很疼的,所以要小心,不能当玩具玩,如果你想用,要和我说,要是不小心剪掉个手指头,那可麻烦啦!我故意说得夸张,孩子们笑起来,气氛也跟着轻松起来。最后,我告诉他们哪些东西能玩,但玩过之后要放到原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