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孩子会树大自直(7)

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作者:杨杰


六、性格和心情的疏导。现在,弟弟长大了,总体说来,他挺懂事的,是个有情有义的孩子。我呢,这几年也读了不少心理学专业的书籍,加上对诸多教育故事的反思。我放下了从前的立场,不再被挫败感所控制。我发誓不再对弟弟发脾气,未来不敢说,至少最近一两年我做到了。我也终于明白,如果某人或某事能点燃我们的怒火,说明我们心中本来就有怒气。如今,我学会了接受弟弟的全部,我相信他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从现在起,我愿意用我的所学所思,来和他共同面对成长中的难题。我坚信,只要起步就不算晚。

7.来自童年的忧伤

有的人,一个身体里似乎居住着两个灵魂。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她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随和、善良、开朗、乐观,可是,如果深入了解她,就会发现她性格的另一面:敏感、退缩、忧伤、沉郁……

我和她是大学的同学,我们之间的友谊开始于一次漫不经心的闲聊。我夸她性格好,她说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天她心情不好,就和我说了很多心里话。我当初最深的感受是,原来她那灿烂的笑容并非来自内心深处,只不过是一种漂亮的修饰而已。

因为这样一个偶然的机缘,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闲聊中,她也谈起和我做好朋友的原因――你从来不正面批评我,总是能发现我细小的优点;另外,还能从你这里得到建设性的意见,有时候心里很依赖你。其实,她一不小心总结出了我对待小孩子的思路。我想,这大概也是“孩子王”的特质吧。

这个好朋友最大的困惑就是找不到未来的方向。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读书,她觉得心不静,读了也没收获;考研,她认为自己考不上;参加社团活动,她认为自己缺乏交往能力,不能胜任;培养兴趣爱好,她又觉得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哪怕是玩,她都觉得自己缺乏激情。然而,她又极其厌恶这种无所作为的状态。就像被困在一个死胡同里,看到别人活得有滋有味,又是羡慕又是自责,却无法开拓出自己的一方天地。

关于这种状态的成因,她自己很清楚。她说她妈妈是小学老师,以严厉著称,对待自己的孩子,更是爱之深责之切。如果考试成绩不好,她就会受到严厉的责罚。读初中以后,虽然妈妈不直接教她,但还是十分关切她的成绩,分数低了,是难以交差的。从小学到高中,她都是这样惴惴不安地过来的,所以她一直觉得大学是终点,也是天堂。考上大学的那一刻,她长出一口气:我总算给我妈考上大学了!

然而她悲哀地发现,虽然她获得了期盼已久的自由,但梦里的那个天堂并没有实现。从小学到高中,分数吸引了她全部的注意力。除了分数,她从不去想别的,时刻为成绩忧心,甚至连做白日梦的心情都没有。进入大学,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里面,她却发现自己失去了安排生活、规划未来的能力。

每每提起小时候的经历,她似乎还是满腹委屈。那时候当地没有幼儿园,从三岁开始,爸爸妈妈上班,就把她一个人锁在家里,她就抱着个洋娃娃,一个人寂寞地玩耍,玩够了就长时间地在窗口巴望,看到爸爸妈妈的身影,当然特别激动。小孩子的时间感似乎特别慢,总之,爸妈走的时候,十分舍不得;盼他们回来,又盼得焦躁不安。她说当时特别害怕爸妈永远不回来,在漫长的岁月里,她都被这巨大的恐惧感包围着。因为妈妈比较严厉,爸爸话也不多,所以她和双亲的关系就显得不那么密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