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有一种影响了无痕迹(8)

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作者:杨杰


有时候亲戚朋友夸我们家对老人好,爸爸就把功劳推到我们这些小孩身上。他说,我们家这几个孩子对他爷爷好着呢,根本不用吩咐,只要见家里有客人,你就等着吧,一会准把老爷子请来,家里做他爷爷爱吃的东西也一样,哪一顿都不能落下……上面的两个例子爸爸时常提起,所以我至今还记得。

每次去请爷爷,我们爷俩走在路上,村里的老人都很羡慕,总是用玩笑的语气和爷爷打招呼:哟,这老爷子今天又有请啦!

亲戚的夸赞,爸爸的肯定,村里人的羡慕,再加上爷爷的欣慰,使得我们这些孩子对爷爷越来越好。

等我到外面读书,有了点自己的零用钱,我就省吃俭用地攒下来,每次放假都给爷爷买点东西,爷爷的指甲刀、挖耳勺、钥匙链、手电筒、扇子、收音机等等的小物件,都是我给他买的,爷爷把这些东西当宝贝一样,一直用到过世。当然,更多的时候,我是给爷爷买零食,他爱吃麻花之类的东西,我每次都给他买,看着爷爷吃,比我自己吃都香。

等我叔叔的孩子长大,对爷爷也是一样的好,有一次我见陶然正跑着玩呢,见到爷爷,什么也不说,就把他口袋里的零食一把一把地放在爷爷手心,转身又和小朋友玩去了,他当时也就三四岁,我在旁边看着好感动。

常听身边的人慨叹“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可是,我们也见过养了儿还不知父母恩的,我想,孝顺这件事,需要在生活的细节中教会孩子。

一、赋权给孩子。其实,我的很多教育方法是从老爸那里学来的,比如说赋权。很显然,如果他每次都吩咐我去请爷爷,我未必乐意,如果正玩得热火朝天,才不想中断手中的游戏,说不定还不耐烦。但老爸把这个权力完全交给我就不一样了,一个小屁孩,忽然觉得自己无比重要,仿佛大权在握――爷爷吃得好不好,全看我的啦!这也间接培养了我的观察能力,爷爷不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最爱吃什么,我都特清楚。后来我总结了一点:如果合理地给小孩一点权力,他绝对不会把它糟蹋了。

二、间接赞赏的力量。说实话,老爸在亲戚朋友面前夸奖我们孝顺,真是特别受用,那感觉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如沐春风!这些赞赏像长了腿一样,在亲戚中间流传,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遭到”夸奖,于是更卖力地对爷爷好,如此形成了一个赞赏的循环。

三、身教胜于言传。身教如何重要,已经是老生常谈,这里略过。我关心的是,身教是怎么发生和延续的,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了什么?以孝顺这件事来说,如果老爸仅仅是赋权给我们,或者买点东西给爷爷,我们未必会对爷爷有那样深厚的感情。听说爸爸十八岁就挑起了家里的大梁,许多的困难都是他独自面对。那时候爷爷才四十二岁,就此退休,当了三十年甩手掌柜的。在我看来,爸爸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爷爷不再费心劳神,这是最大的孝顺。是父亲的行动感染了我们。

四、不拒绝孩子的付出。爷爷就是个老实巴交的老头,但他有个无人能及的优点:孩子对他的好,他照单全收!我们请他吃饭,他从来不说不去,如果哪天没请他,他也不介意。就算三岁的孩子给他零食,他也乐于接受,安心享用。我读书的时候,也没多少零用钱,但我给他买东西,他从来都是特开心,珍惜的不得了。当然,他也嘱咐我下次别买,我才不听呢。我曾经和好多老人说起爷爷的做法,他们都说做不到,因为不忍心。我就反问:你忍心拒绝孩子吗?就算以爱的名义,那也是拒绝,孩子也会有挫败感。三番五次之后,孩子也就不再事事想着父母老人。说句很残忍的话,孩子不孝顺,父母也要反思,是否教过孩子怎样孝顺老人,是否给了孩子孝顺自己的机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