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夫人和承志都好吧?”
“好!只是不在一块儿。一个在南边,一个在北边。”
“嗯,真想他们呀!”宋庆龄点着头,
“我也想,昨天夜里,还梦见了他们呢。”
“听说……”宋庆龄的声音忽然神秘了起来,“承志在那边……干这个?”她的手指了指壁炉旁的收音机。
廖梦醒迟疑了一下。
“哎 ―― 跟我还保什么密!”宋庆龄并不生气地嗔怪道。
“嗯。”廖梦醒有些不好意思了,紧闭的嘴巴吭了一声,好像只是清嗓子。
“好!真好!”宋庆龄点着头,语意双关地说,“刚才的广播听了吗?”
“没听全。”
“真是一个重要的文件!”
在上海集益里张澜寓所里,76岁的张澜也在听着收音机。老人瘦长脸,棱角分明。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嘴巴下的胡须有多半尺长,有些稀疏,黑白相间形成灰色, 看得出是主人刻意维护并为之得意的。头上戴着一顶早就褪去了色泽的黑色瓜皮帽,身上穿着一身灰色的土布棉袍。脚上穿着布袜子,蹬着一双老式的旧布鞋。
猛地一看,他就像一个倒退了几十年的清朝遗老,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偏远乡间的私塾先生。总之,同上海十里洋场的气氛是太不协调了。此刻,他坐在硬面的 太师椅上,左手揉着两个山核桃,右手用一把小梳子,从容地梳着他的长须,但注意力却在广播上面。
张澜字表方,四川南充人,清末秀才,四川保路同志会的领导人之一。1911年5月,清朝政府假借铁路国有的名义,将民办川汉、粤汉铁路的筑路权出卖给英、法、 德、美四国银行团,引起川、湘、鄂、粤等省人民的反对。6月,川汉铁路股东会代表在成都开会,成立保路同志会。推动了罢课、罢市、抗粮、抗捐的风潮,进而 变成起义。清朝政府派赵尔丰率军镇压。面对赵尔丰的大刀,张澜坚持立场,视死如归。由于清兵大批进入四川,导致武昌兵力空虚,同盟会趁机发动了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得以成功。民国后,张澜当过四川省省长。
1941年,张澜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中国民主同盟的前身 ),很快被推为主席。毛泽东1945年8月至10月赴重庆谈判期间,与张澜多次交谈。张澜提出国共 两党达成的协议由民盟公布出来,省得国民党赖账的建议,毛泽东欣然同意,称赞他是“老成谋国”。蒋介石在发动内战的同时,悍然召开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 共产党拒绝参加。民盟的领导人在要不要参加的问题上存在分歧,周恩来建议他们请示张澜。张澜当时还在四川,在长途电话里,他说:“去不得啊!去不得啊! 去不得啊!去了民盟就没有立场了……”国民党、共产党、民盟是当时国内的三大党,由于三大党中的两个没有参加国民代表大会,使得国民代表大会成了国民党 的独角戏。
旁边的单人沙发上,坐着民盟中央常委罗隆基。罗隆基50岁,面皮白净,梳着背头,额头高高的,鬓角修理得很考究。直直的鼻梁上架着白色的眼镜,使人显得文 气。眼神活络、有神。外面穿着藏青色的呢料西服,里面是带格的衬衫。领带是螺旋纹的,酱紫色。裤子是米黄色的背带裤,毛哔叽料,裤线很直。脚上是带花纹 图案的机织袜,皮鞋是浅灰色的。左手腕上戴着一只劳力士牌的手表。
无论从哪方面看,张澜和罗隆基都像是一对截然相反的人物。一个年老,一个年轻;一个传统,一个现代;一个乡土,一个都市;一个朴素,一个时髦,等等。他 们本来就是某个方面的突出代表,当他们坐在一起的时候,就使得他们各自的特点显得更加鲜明。好像他们之所以坐在一起,就是为了要进行对比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