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他写的时评,很有见地,文笔也很不错?。”
“是啊,孙夫人的很多文章,是由他和廖梦醒从英文译成中文的。”
“好,让吴克坚找他。”
吴克坚48岁,湖南省平江县人,1924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在周恩来直接领导的中央特科工作。1936年6月任中共在法国巴黎秘密创办的《 救国时报 》总经理兼做旅欧华侨的统战工作。1938年初回国,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副秘书长。后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务委员、《 新华日报 》总编辑。抗战胜利后,参加中共 代表团进行国共和平谈判。1946年后被派往上海、浙江等地负责党的地下情报联络工作。
徐淡庐31岁,重庆市人。1935年在重庆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经商和新闻记者职业为掩护,长期从事统战和情报工作。
上海,深夜。
吴克坚、徐淡庐相约来到金仲华的寓所,就解放军渡江南下美国是否会出兵援助蒋介石的问题请教金仲华。
金仲华说:“要说清这个问题,请允许我扯得远一点,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矛盾,是美苏之间的对立。对立最尖锐的表现就是‘杜鲁门主义’,也就是以经济和军事 的手段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国家,比如希腊、土耳其、伊朗、法国、朝鲜、中国等等,以造成对苏联的战略包围。全世界的反动势力都兴高采烈地加入了这一 阵线。这样,就使一些感觉敏锐的观察家,嗅到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气息……”
“那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很快爆发呢?”徐淡庐忍不住问。
“我认为……不会。”金仲华思忖着,摇了摇头,“杜鲁门主义基本上是一种美国的扩张主义,充其量只能造成世界动荡,反动势力嚣张,甚至导致法西斯势力抬 头,但是,至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不能造成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为什么?”吴克坚问。
“一种力量膨胀了,就会出现另一种力量与之抗衡。美国的急剧扩张加大了英美之间的矛盾,缓解了美苏矛盾的尖锐性。英国害怕战争导致英帝国解体,不希望爆 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英法人民在二战中受尽苦难,不愿意再打仗。在美国内部,华莱士争取和平运动的力量在不断增长。一旦美国遇到经济危机,进步力量就会抬 头。美国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插手,但处处不顺,越搅越乱,反而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抗。所以,目前他们只是战争叫嚣,并不能像他们所愿的那样,真正挑起 世界大战。”
“那么具体到中国,情况又怎样呢?”吴克坚再问。
“知道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中国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今后,美国还可能给蒋介石输血 ―― 包括借贷款、送武器,但美国的财力和物力也不是无穷无尽 的。中国的军事基础不如日本,战略位置不如朝鲜,与美国的血缘关系不及菲律宾,在美国的棋盘上是个大而无当的角色。一旦美国自顾不暇,就会把蒋介石当做 替罪羊彻底抛弃。由此可见,解放军渡江南下,不会引起美国出兵的。”
“高见,高见,金先生真不愧是国际问题专家啊!”吴克坚发自内心地说。
“不敢,不敢。”金仲华谦逊地笑着摆摆手。
“您的这些意见很重要,我们会尽快转告中共中央。谢谢指教。”吴克坚民说。
1948年7月初,在美国纽约冯玉祥寓所的客厅里,冯玉祥接待了美国作家史沫特莱。
史沫特莱是典型的美国知识女性的形象。55岁了,脸部还和年轻时一样瘦,皱纹较深,苍白的脸色说明身体不好,黄色的头发也已经有些花白,相貌比她的年龄略 微显老;精神却比她的年龄显得年轻,血管里仍然涌动着年轻人或是革命者的激情。史沫特莱是与中国革命有着深刻渊源的三位美国作家之一,他们由于名字都是S 打头儿,号称三S,另两位是埃德加?斯诺和路易斯?斯特朗。史沫特莱抗战时在延安生活过很长时间,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