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创立一个和平、民主、统一的中国(1…

建国大业 作者:五兴东;陈宝光


“任公讲得都对,”白崇禧说,“自从东北战事失利,继之徐州告急,我就看出这个仗再也打不下去了。所以,我发电报给蒋介石施加压力,要求停止作战,和平 解决国共问题。同时,湖北、河南等省参议会也发出电报要求和谈。我要季宽去香港,就是想请任公来武汉,主持大计的。可惜晚了一步,任公北上了。”

“我在香港见到季宽兄了,但他没跟我说去香港是这个目的。”黄启汉说。

“这封信你没告诉季宽吧?”

“没有。”

“好。一定要保密,一定要保密啊!跟谁也别说。你暂时……最好也少露面。”白崇禧一再嘱咐。

1949年1月19日下午3点,蒋介石穿着深蓝色的中山服,脸色阴沉,在南京黄埔路总统官邸会议室召开会议,就和谈问题交换意见。参加会议的人有孙科、陈立夫、 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吴忠信、吴铁城等。

“毛泽东1月14日关于时局的声明,”他的目光扫了扫张治中和邵力子,“所提出的条件,那是什么条件?那不是和谈的条件,是招降的条件,是哀的美敦书!这些 条件,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蒋介石停顿下来,看看大家的脸,然后喝了一口玻璃杯里的白水。

“我建议由行政院发一个决议:政府希望国共双方先无条件停战,然后各派代表协商和平办法。”孙科说。

“我让王世杰照会美苏英法四大国,请他们出面调停。美国不同意,苏联也不同意,英国和法国的态度不明确。徐蚌会战已经结束,杜聿明余部三万多人自陈官庄 西南方向突围,最后全部被共军消灭。局面发展到这步田地,我个人引退已无遗憾。我是决定下野的了,现在有两个方案,请你们研究。”

蒋介石清了清嗓子,又喝了一口玻璃杯里的白水。

“一是请李德邻出来跟中共谈和,谈妥了我再下野;”蒋介石故意顿了一顿,好像是告诉大家他是主张前边这个的,“一是我现在就下野,一切由李德邻主持。”

蒋介石停住了话茬,望着大家的脸。可是,在座的人都成了泥塑木雕的菩萨,面无表情,一声不吭。蒋介石忽然明白了,他已经成了和平祭坛上的祭品,沉重的十 字架已经压在他身上了,不管他扛得动还是扛不动,只能挣扎着往前挪,如果摔倒了就得被压死。他感受到耶稣吃最后的晚餐时的心情。

1949年1月19日晚,在西柏坡毛泽东办公室里,毛泽东与周恩来分坐在炭火盆的对面,一边烤火一边谈论着。

“现在来到解放区的民主人士有多少啦?”毛泽东抽着烟问。

“著名的民主人士嘛……”周恩来在心里计算了一下,“有五六十位了。”

“真不少了。”毛泽东思忖着,点着头说。

“还在陆续北上,每一船都能来十几、二十几位吧。”

“都是在香港的吗?”

“主要是在香港的,还有一些南方城市转道香港的人。”

“这条航线……算是立了大功喽!”毛泽东感叹地说。

“是啊!香港分局做了很多工作。”

“民主人士比较集中的地方,除了香港,就是上海了吧?”

“对。”

“上海转道香港北上的民主人士多不多?”

“不多。”

“为什么?”

“一是离香港比较远,二是国民党特务监视得很严,行动不便。”

“唔……”毛泽东抽着烟陷入了沉思。

“恩来,你看,需要我写信邀请的民主人士还有哪些呢?”

“嗯……”周恩来思考着,“我想到了三位。”

“说说看。”

“一位是孙夫人。”

“应该,应该,国母啊!我一会儿就写,以我们两个的名义。”

“还有两位侨领。”

“那我知道了,美洲侨领司徒美堂,南洋侨领陈嘉庚。”

“对,”周恩来笑了,“主席记得真清楚。”

“不是记得清楚啊,我刚收到司徒美堂先生去年10月23日的一封来信,正打算回。嘉庚先生是来过延安的老朋友了,还能忘嘛。我写。”

“刚刚收到潘汉年给我和李克农来的电报,说桂系大员黄绍?最近到香港找到他,替李宗仁、白崇禧问我们党对时局的态度,说李、白跟蒋介石有很深的矛盾,早 就想投身人民革命。白崇禧还想跟刘伯承、邓小平接洽……”

周恩来说着把电报递给毛泽东,毛泽东读了起来。

“噢 ―― 这是个重要的动向?。李宗仁、白崇禧现在不是正在谋求取代蒋介石的位置吗?”

“是啊,只要蒋介石下野,接替的肯定是李宗仁了,他是副总统嘛。”

“这是美国导演的一出戏,变换一下台上的主角,目的是阻止我们南下。”

“这封电报怎么回?”

“我回。”

“那主席就辛苦了。”

“写几个字,算不得辛苦。恩来,现在蒋介石放出和平空气,特务会不会收敛一些,这是不是一个接孙夫人北上的时机啊?”

“我给潘汉年他们去电报安排一下。”

夜深了,毛泽东在灯下给宋庆龄写信。告之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热切盼望宋庆龄能北上,对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