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朋友,请伸出你的手,
我要和你告别,
为祖国去战斗!
不要叹息我年纪太轻,
不要怀疑我考虑欠周,
鸭绿江畔的战火,
已燃烧到家门口。
啊,朋友,请伸出你的手,
也许我们从此永别,
不再有相聚的时候,
不要为我哭泣,
不要为我忧愁,
胜利的那一天,
请替我饮下一杯庆功酒!
第二年秋后,古城的人们敲锣打鼓,把大红色立功喜报送到城南杨家久已冷落的门前。外婆被这突如其来的荣誉弄得不知所措,拐着小脚跑前跑后,颤抖着双手端茶递烟。
年复一年,正房的板壁上,逐渐挂满镶金描红的奖状。照片上的女兵,一身戎装,英气夺人,清澈的双眸似一盏明灯,照亮了老屋衰败晦暗的角落。
从此每年深秋当雁阵从古城上空淡淡的云影中掠过,外婆就会梳光已经灰白稀疏的发髻,换上熨烫整洁的蓝布衫,端坐在廊檐下,倾听门外青石板街上过往的脚步声。
雯参军后第五个年头,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外婆灵敏的耳朵捕捉到几丝熟悉的声音。她站起身来,胸口怦怦一阵猛跳。隔着阶前凋残的夹竹桃丛,她看见了怀抱婴儿,悄悄立于门洞阴影处的女儿。
三天后的清晨,雯悄悄地与老屋再次告别。盯着在外婆枕边酣睡的婴儿稚嫩的脸庞,她的视线突然模糊了。
“你要走了,给孩子起个名字吧!”
“早想好了。叫婷。让一切厄运都停止吧!”
“停?……不吉利啊!叫平吧,平安无事嘛!”
“……好吧,就叫平……”
卖青菜豆腐小贩的吆喝声,隔着高高的院墙传入,屋后皂角树上沉睡中的老鸦,被悠悠长声惊醒,呱呱叫着在后园飞绕,抖动着黑黑的翅膀,掠过井台旁芭蕉丛,碰落一串如泪珠的雾水,濡湿了园角坍塌的石桌凳。
雯叹了口气,放下床帐,猛然转头。少顷,她单薄的身影便消失在幽深的门洞处。
几十年后,当雯已变成满头银丝、神情呆滞的老妇,对着北方的落日晚霞回忆自己坎坷的命运时,她埋怨那次梦魇般短暂的婚姻,恰为她人生厄运的开端。
雯始终无法忘怀,当她拖着怀孕七个月的沉重身体,去牢中和他做最后一别时,楠嘶哑哀伤的乞求声。
“雯,请你相信,我是无辜的……”
她凝视着面前这个凄惶的人,心情复杂。这和前不久还对着几千听众做报告的那个神采飞扬的诗人,不啻天壤之别。
一切,仿佛都发生在昨天。
在战友们有节奏的掌声中,伴着手风琴欢快的曲调,他双脚有力地踩踏着柚木地板,忽而站起,忽而蹲下,飞快地旋转,跳着令人耳目一新的乌克兰民间舞。
在和风习习的春夜里,她伫立于长安街头,翘首盼望出席国宴归来的英雄。街灯仿佛为了他们而格外明亮,夜风中飘着的红旗,似乎也为了他们而哗哗作响。爽朗的笑声浸着对明天的憧憬,在夜的广场上久久回荡。
还有,在白塔下观望节日的礼花,到西山看红叶,钓鱼台寻野趣,去中山公园听普希金诗朗诵,随着激动人心的圆舞曲,在文化宫舞会上飞似的旋转……
那次突袭式的搜查,把刚刚建立几个月的温馨小巢翻得一塌糊涂。
楠被带走后,她拾起扔在地上的《 青年近卫军 》,仔细地擦掉上面肮脏的脚印。她固执地认为,他们一定是搞错了,楠不仅是军中诗人,还是特等功臣,他们很快就会让他回来的。到那时,她仍会像以往一样,在夜晚的台灯下,绘声绘色地为他朗诵。